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一个奋进中的现代化强镇——天荒坪镇



  一切以规划为准则,一切以规划为指路灯,根据总规和详规的要求,该镇结合城建开发,启动镇中路区块改造工程,建设天润新村、浒溪东侧集散中心和横路旧村改造,实现建成区的西移东扩,拉大集镇建设框架,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继续开展村庄环境建设。村庄环境整治让广大农民尝到了甜头,该镇真切看到了这一点,同时也决定扩大村庄整治的受益面,完成公路沿线、风景区沿线等重点区域内的村庄环境整治和港口集镇整治。提高整治标准,坚持长效管理,完善集镇功能配套,集聚集镇人口。进一步提高中心村公共设施标准,使中心村的功能更完备。努力使这些村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善、风格独特的风景线和民居群。
  “这五年,我们正在并且还将加强农村规划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建设审批程序,把好审批关,逐步实现不符合规划的坚决的不建,使城镇建设和村庄建设严格按照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进行,为提高村镇品位打好基础。”童师祥说。

       
        村庄环境提升 助推经济飞跃

  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让空气变得有些迷离,此时的大溪村胜似仙境:山翠得仿佛要滴下水来,云雾缭绕中,似有仙人出没。看那路,弯弯曲曲,却直通大溪山顶,正是应了那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古诗;看那农家,粉墙红瓦,一眼望去,就满是富足安康的模样。
  “解放前,大溪由于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经济相当落后。”大溪村党支部书记翁廷秀感慨地告诉记者。他介绍说,当时村里流传一首民谣,“洋蕃茄当早稻,柴蒲头当棉袄,火篾当灯照,芥辣当油浇,出门就上山,扁担压弯腰,山袜草鞋不离脚,不是锄头就是刀。一年荤腥见不到,就连肚皮也填不饱。”这就是当时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唱雄鸡天下白”,解放后,大溪的贫苦农民在政治经济上获得了新生,翻身做了主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1953年开始组建合作社,1958年打通了公路,1967年架设了高压电线……2003年,大溪村曹家、阳山两个自然村进行环境整治,获得一等奖;2004年3月,制定创省级小康生态村的规划, 同时,对横坑坞自然村进行村庄环境整治;2005年2月,大溪村成为县级生态村,市级“小康示范村”,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上培、里长龙、香炉山四个自然村进行环境整治;2006年,外长龙自然村进行环境整治;2007年,大溪被评为湖州市十大美丽村庄之一、浙江美丽乡村旅游30佳综合奖……
  采访中,翁廷秀说,村庄环境整治、生态村建设、美丽乡村创建,使得大溪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加山青水秀,生态旅游资源进一步凸显,藏龙百瀑景区、九龙峡景区、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工业景区蒸蒸日上,年游客总量超5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的兴起,也使当地农家乐等服务业应运而生,大溪村更是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其实不止是大溪村,银坑村、港口村、五鹤村……天荒坪的乡村,因为村庄环境整治、因为美丽乡村创建,变得越来越美。记者在银坑村村民人均收入资料里发现,这个村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超过10%。
  该村党支部书记邵水良告诉记者,以前,群众对创建很有想法,认为这是劳命伤财的事情,是做给上级部门看的,如今得到了实惠的老百姓,创建的热情高涨,今年的美丽乡村建设进展很快。“我们村里有景区,是《夜宴》、《越王勾践》、《功夫之王》等电影的拍摄基地,如果环境不好的话,会给村里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村民的创建意识很强的。”邵水良说。 
        

        美丽乡村创建 再添农村活力


  2009年,天荒坪镇提出了发展旅游休闲产业,打造中国大竹海核心景区口号。美丽乡村建设成为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该镇全镇上下围绕“一年见成效,两年全覆盖,三年抓提升”的总体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建设品位村镇。
积极建设品位村镇,突出彰显村庄魅力。该镇对五个创建村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对重要部位如活动中心、服务中心、重要绿化节点等进行了专项设计。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实际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和计划,基本确定了天荒坪街道立面设计方案和浒溪河东侧改造设计方案。这一系列规划与方案计划的制定实施,为该镇今年美丽乡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建设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带提供了科学的发展依据。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根据各村实际,因地制宜的编制规划方案和实施步骤,并多次邀请县局专家到村进行实地踏看,进行建设指导,不盲目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求各相关办公室做好业务指导,狠抓督查落实,实行定人包村制,与联村干部一道,对各村进行专项检查,以对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等进行动态掌握管理,及时处理建设过程出现的各类问题,以保障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绿化 生态农业 连续 标准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