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和谐的门头瑶寨


青山怀抱中的门头瑶寨

          近日,从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传来消息,由美国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赞助3万美金建设的中国花蓝瑶博物馆即将竣工。这个集瑶族文化展示、文物和资料收藏、民族风情表演为一体的博物馆,建在六巷乡西南面生态环境保存完好的门头瑶寨,是中国第一个花蓝瑶博物馆。


   把博物馆建在离县城108公里的一个瑶寨,是因为门头瑶寨是金秀保存最好的一个山区花蓝瑶村寨。全村共有42户瑶家,人口228人,都是清一色的花蓝瑶同胞。村中建筑独特,民风民俗浓郁,村前村后古树参天,环境十分优美,每年都有许多记者、游客慕名而来,尽兴而归。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解放前就曾与妻子王同慧一起到这里开展学术研究。


   近年来,门头瑶寨在党委和政府的引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统筹规划,齐心协力,开展轰轰烈烈的村建设工作。村民们自力更生,积极投工投劳,硬化巷道,绿化村子,修建寨门,扩建村小学,努力改变生产生活相对落后的面貌。


   首先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把村巷道、楼房、村寨门、沼气池、排污沟和村内外的绿化等建设好。目前,门头村群众投工投劳,已完成主巷道石头化铺设和排污沟的建设;在保护好村周围原始森林的基础上,村“四旁”种上桂花、红花、榕树等绿化树;具有民族特色的五个村寨门已建好;新建新型沼气池31座,沼气池入户率达74%;已新建好人畜饮水工程和垃圾处理池。通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变。


   其次是做好农业产业开发。门头瑶胞根据本地资源特色,除加强做大两棵树(八角、杉木)外,还努力发展一张叶(野生茶叶),举办一个厂(野生茶叶加工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增加收入。目前,该村人均八角林4.2亩,茶叶种植面积257亩,有野生茶叶加工厂1个,不断拓宽收入渠道。


   第三是做好旅游业开发的前期工作。首先是整合旅游资源。依托绚丽的自然风光,做好门头河和古杉树王景区的开发规划,进一步挖掘花蓝瑶民族艺术资源。2006年,县、乡文化部门组织人员对该村民族艺术和历史文化进行调查,挖掘出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如花蓝瑶民歌曲牌有《吉冬诺》、《刮架》、《离贯》、《嘎质》;民族舞蹈有《甘王舞》、《师公舞》、《文道舞》;民俗风情有“双喜酒”、“簸箕肉”;还有瑶族刺绣等。现在,文化部门正在进一步整合这些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出品牌。其次是搭建好三个平台。一是建设中国花蓝瑶博物馆,把中国花蓝瑶民族的灿烂文化收集、整理、展览。二是建设费孝通工作旧址,缅怀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生前在金秀大瑶山作瑶族历史文化考察的卓越贡献。目前,费孝通工作旧址已经竣工,中国花蓝瑶博物馆正在建设当中,年底完工对外开馆。三是建设好文艺舞台,为民族风情表演打好基础。


   生活慢慢变得好起来了,但是生态环境不能变坏,这是门头瑶胞的共识。为更好地保护好这一方净土,村里成立了瑶寨建设理事会,理事57名,由村民民主推荐有威望、有能力、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骨干和青年积极分子组成,对村中大小事务进行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多年来,村里没有谁乱砍一棵树,也没有谁侵占集体一分地。如今村子周围绿树成荫,古树参天。2006年,门头村还专门召开群众会,研究讨论通过了关于保护好村周围生态环境的协议书。


   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如今,门头村的沼气池入户率达74%,电话、摩托车、彩电入户率100%,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2210元,一个生态良好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瑶寨正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绿化 基础设施建设 八角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