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新貌


村建设中的乡村新貌

记云南陆良三岔河镇白岩村改革新风貌

  杨思懿

  建设社会主义村是以创新为动力,以农村公用设施、公共事业、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组织管理、素质教育、文明风尚等为主要建设为内容,以勤勉、协作、自立为建设精神的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是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提升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是农民步入现代社会,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平台和载体。

  三岔河镇白岩村位于龙海山以西,县城东17公里,距三岔河镇7.5公里,辖白岩、河口两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共有2000余户,8200余人。水稻面积3852亩,桑园1800亩,山林面积10000亩左右,人均纯收入1530元。

  近年来,三岔河镇白岩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首要任务,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千方百计带领村民参与村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重民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重事业 ——两委村民双得益;重民生——创造和谐示范村;重治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2008年度实现粮食总产 860万斤,生猪出栏6700 万多头, 经济总收入3818万元。全村均实现电网改造,用电率达99%左右,大大加快乡村经济的发展。广播覆盖了2个自然村,有利于政策和一些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2006年该村被评为 “县级文明村”。

  一、科教人文建设

  白岩村有6年制完小2所,在校生842人,其中有贫困生225人,教师43人。本着为人民办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适龄儿童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再次,要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作支撑,因此,要以“两校进村”为载体,加大政策法规和农业实用科技的教育培训力度,目的就是要培养“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让每一户农户至少有一名种养殖科技明白人或致富带头人,切实解决好农业生产率、科技贡献率和商品率。特别是通过农村技术学校的培训和指导,使广大农民不但学会了一些书本知识,更重要的学会了一些致富的经验和好的办法,这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村委会通过多种渠道请相关专家下乡下田指导帮助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二、继续加强党组织建设

  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既给农村农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农村党组织面临新的挑战。村党支部将继续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探素维护和保障农民民主权利的新机制,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自06年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以来,村委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积极筹备资金建设村卫生所建筑面积200 平方米,专职乡村医生5人,参加合作医疗人数7000余人,参合率90%左右。农村合作医疗建成以来使广大群众解决了看病难,难看病的现状,特别是广大老年人能够做到就地看病,对于一些家庭收入不高的家庭,可以通过农村医疗互助减轻负担,村民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实惠。

  四、农业经济发展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优粮、壮桑、旺畜、扩菜、兴劳务”的发展思路,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着力改变农户养(种)殖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经营小而全的饲养及种植方式,探索“支部+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等运作模式,加快养(种)殖示范小区建设步伐,引导、扶持和发展养(种)殖大户、营销大户,从而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经营,使农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蔬菜、浅水藕、魔芋、中草药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打造 “蔬菜、畜牧、中药材”三大品牌,把白岩村建设成农业强村。

  五、交通状况

  白岩村所在三岔河镇全镇道路全长323.3公里。县镇、镇村主要道路全长172公里,其中县镇柏油公路13.6公里,镇村水泥硬化道路153.3公里,镇村道路硬化率达98%,全镇形成了主干道与村庄道路纵横贯通,四通八达的“双通”道路网络化结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义务教育 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