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乌鲁木齐7月26日电(记者贺占军)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边缘各族农民,巧借当地光热资源,变劣势为优势,近年来已累计种植了1000万亩特色林果,在“瓜果之乡”建成了名副其实的“五彩果篮”。
这些百姓眼中的“摇钱树”,如今不仅让他们经济受益,更在阻止沙漠侵蚀、改善区域气候中日渐发挥作用,成为捍卫绿洲的一道新防线。
干旱少雨是塔里木盆地最显著的气候特点,也是当地农民致富拦路虎。近年来,新疆将这种劣势视为优势,探索生产和经营新路,大规模发展特色林果业。
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若羌县四周被沙漠和戈壁包围,是一块真正的“绿洲孤岛”,由于临近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当地每年扬沙天超过百天,高温干旱更令人难耐。
然而,当地干部群众却发现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的特点,正是优质红枣生长所需条件。为此,若羌县开始大规模种植红枣。
2007年,若羌县红枣产量达到1.05万吨。由于红枣品质好,一上市便受到欢迎,远销香港、台湾、澳大利亚等地。当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有3923元来自红枣产业,超过当年农民收入的一半。
维吾尔族农民买合木提·伊明因为种植红枣,如今已成若羌县的名人。去年全家24亩红枣收入高达12万元。“我从没想过一个农民可以赚这么多钱。”他告诉记者,种植红枣让他的3个儿子完成了大学学业。
与此同时,不断增长的特色林果如同一片片森林,使得周边流沙望而却步,区域气候环境明显改善。以若羌县为例,2007年与2000年相比,空气湿度增加了5%至18%,风速降低了20%左右。
借助光热等优势资源,目前新疆林果面积已达130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450万吨,林果业总产值近114亿元,其中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形成了1000万亩以红枣、核桃、杏、香梨、石榴、苹果、巴旦木为主的优势林果主产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8-07-28/96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