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山东威海林业部门坚持五条路子推进新农村建设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4月15日讯 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充分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措施,多路并举,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农村林地面积达210万亩,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80%以上,镇村绿化覆盖率达28%,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林果、花卉、种苗、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就业增加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大力植树造林,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群众精神面貌,有力地提升了生态文明水平,为建设和谐化农村发挥了很好作用。具体工作可概括为“五条路子”。

        (一)坚持林业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紧密结合的路子。近年来,威海市在搞好城市绿化美化的同时,认真组织实施了“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在镇镇村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广大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在抓镇绿化上,以“园林化达标”为重点,按照绿化覆盖率30%的要求,突出抓好镇驻地、街道和公路绿化,努力实现以绿连镇。在抓村绿化上,大力实施“村在绿中”活动,按照户均植树20棵的要求,突出抓好农村“四旁”、农田林网绿化,努力实现以绿环村。目前,全市完成镇村级道路绿化800公里,完成围村林及村内绿化1400多万株,农田林网绿化面积50万亩,消灭荒山5万多亩,绿化达标镇20多个、村500多个,有7个村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称号。

        (二)坚持林业与山区综合开发紧密结合的路子。威海市从山区实际出发,把以林果为主的山区综合开发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坚持走“治山、养山、绿山、富山”的路子,促进了山区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工作中以退耕还林为抓手,对20度以上坡耕地、水土流失地区及河流源头、水库周围、石质山地等,全部还生态公益林;15—20度的坡耕地,以还生态公益林为主,适当发展经济林、速生用材林;其它退耕地,以各类干、鲜果经济林及用材林为主,建立经济林、用材林基地。在不违反国家用地政策的前提下,组织完成退耕还林40多万亩,有力地改善了山区绿化状况,初步形成了“山顶黑松戴帽,山腰果树环抱,山下高产田连片”的生态农业体系。

        (三)坚持林业与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的路子。近年来,威海市把发展林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首先,干杂果经济林稳步发展。全市干杂果面积由建市初的不足6万亩,发展到现在的近15万亩,初步形成了板栗、无花果、大樱桃、银杏等干杂果基地,做到了以林保农促粮,以果补粮,拓宽了粮食生产的领域,增加了粮食有效供给。第二,林业育苗产业迅速崛起。全市年均育苗面积达3万亩以上,为建市初期的两倍,涌现出了一批育苗专业户、专业村。第三,速生用材林从无到有。建市初期,威海市速生用材林面积几乎为零,目前已发展到近18万亩。第四,森林公园蓬勃发展。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市建起国家级森林公园6处、省级2处、市级4处。各级依托这些资源,大力开展“樱桃节”、“农家乐”等郊区观光、采摘、休闲旅游活动,促进了生态产业健康发展。

        (四)坚持林业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的路子。各地在实际工作中,本着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大力发展干杂果、林业育苗、速生杨等林业生产,并以此为依托初步建立起了产供销体系。全市林业产值达到9亿元以上,其中经济林产量98万吨,产值3亿多元;森林公园年收入5369万元;年产各类苗木4000多万株,实现经济效益5亿元。与此同时,还为农村群众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林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五)坚持林业与全社会广泛参与紧密结合的路子。近年来,各级在注重政府宏观指导和行政干预作用的前提下,广泛发动,积极引导,让更多的部门、更多的行业、更多的集体和个人参与到农村林业生产当中,形成了千军万马齐上阵的喜人局面。各级共青团组织开展了“青春、绿色、家园”活动,重点实施农村农田林网建设;各级妇联组织开展了“村在绿中”活动,结合村容村貌的整治,发动妇女和群众营造围村林。与此同时,各级制定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鼓励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参与农村林业的生产和经营。不论是在荒山、荒滩开发,还是在用材林、经济林建设,“宜拍卖则拍卖、宜租赁则租赁、宜承包则承包、宜股份则股份”,形成拍卖、租赁、承包、买断、反租倒包、股份合作、外资林业等其他多种经营模式。目前,全市非公有制林业面积已达到50多万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林业 绿化 经济林 用材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