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绿满家园 尤溪埔头得“全国绿色小康村”称号


  3月10日,尤溪县城关镇埔头村部门前,鞭炮和掌声齐鸣,尤溪县有关领导送来响当当的证书和牌匾: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联合举办的“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中,这个村被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村”荣誉称号,成为三明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村庄。

  园林式村庄

  埔头村地处县城东北郊,距县城3公里,由大埔和三奎头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6个村民小组,226户、927人,土地总面积11800亩。这个村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热火朝天地投入到新家园建设之中。

  埔头村群众向来喜欢种树种竹,房前屋后绿竹成林。村里实施“园林式村庄”的建设和布局,因地制宜、连年实施,给村披上片片绿荫,实现多层次立体绿化。去年来,村里推行免费送树苗方式,在全村房前屋后及道路两旁种下罗汉松、八月桂等1280株,今春又新植600多株,村内每条道路都有生态树景观带,抬眼见绿、处处是树。目前,村所在地绿化覆盖率20.6%,人均公共绿地2.3平方米,成为福建省园林式村庄。

  林改之后,埔头村完善了2300多亩幼林承包合同,采取联户承包、专业管护等措施,对2413亩生态公益林进行有效的保护。目前这个村林业用地面积8483亩,森林覆盖率达71.9%。

  家园洁又美

  埔头村通过有效的措施,美化村庄,改善人居环境。早在1994年,他们利用新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对全村的住宅用地进行规划设计;去年7月中旬,村里又聘请省建筑工程学院师生对新村建设进行规划调整、完善和提高,新村布局更加合理、科学。目前80%的村民已住上了新房。

  村里创新机制,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成立4个小组,即环境卫生整治小组、乱搭盖整治小组、乱堆放整治小组和环境美化动员小组,镇党委书记亲自安排,下派工作组,由镇副职领导带队,请县城监大队协助,进行全面整治。目前已合计投入资金约18万元,疏通下水管道2条580米、明沟改暗沟480米,居民房前屋后巷道水泥路面硬化6条近2000平方米,村部办公楼整修及村部周围改造,卫生清理,拆除乱搭盖26处。

  这个村还组建村级环境清洁队,每月支付1400元,对村内主干道实行每日一清扫,垃圾集中处理,村级垃圾中转站正在建设之中;去年6月13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埔头村村容整治管理办法》、《埔头村卫生保洁管理办法》,通过加强宣传,不断提高村民环境卫生自我管理意识,让村民参与到环境美化的行动之中。

  人勤百业兴

  2003年之前,埔头村主要发展城郊型经济,村民们大多靠种植蔬菜、水稻为生;现在,村民们大多在从事二、三产业。“这得归功于村所在地工业园的扩大和推进”,村支部书记张应治说。原来早在2003年,尤溪县提出工业兴县的目标,决定在埔头村建立省级工业园区。埔头村把握机遇,大力宣传发动,协调村民做好征地等工作。几年来,埔头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成绩喜人,温州、厦门、福州、泉州等地客商纷至沓来,纺织、林产加工业等各类企业在此落户,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发展。目前,已有68家各类工业企业落户园区,年可创产值9亿元,安置就业11000多人,其中本村劳动力200多人。

  工业兴、百业兴。埔头村内人口从原来的600多人增加至9000多人,以前冷清的小乡村热闹起来,第三产业一下子兴旺起来,带动了村财收入和农民增收。埔头村公路两旁的街道就有110多个餐饮、超市、建材经营店、机械配件店、台球室等,服务种类齐全。据介绍,埔头村现有各式农用车40多部,仅运输业每年村民收入140多万元;村民们借工业园区扩大、人口增加的有利条件,盘活富余住宅出租,全村住宅租赁年收入可达50多万元。2007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200万元,村财收入17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6603元。

  如今,一走进尤溪县城关镇埔头村,一股村的气息就扑面而来:居住区内,一幢幢楼房结构合理,外形美观,一排排绿化树生意盎然,一盏盏路灯整齐罗列,水泥大道宽阔平坦,让人误以为身处城镇;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品种类齐全,村民们不用出村就能满足基本生活所需;文体活动室、老人活动室、阅览室等,让人流连忘返……埔头,正在“绿色家园、富裕新村”的康庄大道昂首阔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绿化 生态公益林 林业 森林覆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