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勐捧:边寨旧貌换新颜


        以建设小康村、文明村、生态村、和谐村为目标,以村容寨貌整治为突破口,全面展开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圈,不到一年时间,试点村寨就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


曼种村委会下中良哈尼族寨村民自愿投资修筑进村水泥路的施工现场。


曼掌村干部群众敲锣打鼓为“十星级”文明户送挂光荣牌。  

        ●关注点●

        ● 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整治村容村貌为切入点建设富裕和谐文明新边寨

        ● 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典型带动、分类指导,全面实施整镇推进

        ● 通过“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实施“三培双带”,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沐浴着初春柔和温暖的阳光,记者驱车到位于中老边境一线的勐腊县勐捧镇傣家边寨、哈尼山村采访了两天,所到之处:连绵起伏的橡胶林吐芽绽绿,茫茫碧海般的香蕉园坠满果实,阡陌交错、绿意盎然的田野,宽敞平坦的一条条水泥道路、柏油道路伸进村寨,傣、哈尼等各族干部群众精神饱满、你追我赶紧张劳作的场面,使我们真实地感受了这里村建设的热烈氛围,一幅幅社会主义村的秀丽画卷正在中老边境线上徐徐展开。

        试点“星火”  燃成“整镇推进”

        “下中良哈尼族寨村民群众集资82万元,正在修建进村的水泥路,要不要去看看”。“太好了,当然要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委办副主任李晓明的提议,得到了同行几位省、州媒体记者的赞同。

        驱车到距主干道约2公里的勐捧镇曼种村委会下中良村的道路改造现场。10多名施工人员正忙碌地搅拌、运送水泥,夯打、平整路面水泥浆。村支书车飘自豪地说:“这是大家集资82万元来修的进村水泥路,长2469米、宽5米。下一步我们打算修通连接勐哈村的水泥路,那时,就不必再走晴通雨阻的泥巴路了。”据悉,该村民小组有71户350余人,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4400元。村民们建设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很高,不等不靠,为尽快改善居住环境,通过召开“一事一议”村民大会,每户自愿出资1万多元共筹资82万元,村内道路己修建成水泥路,进村水泥路也即将完工。

        勐捧镇位于老挝边境,是勐腊南部中心重镇,辖8个村委会66个村民小组,辖区有两个国有农场、一个中型糖厂,居住着傣、哈尼、彝、汉等民族及克木人,总人口6万人,经济支柱为粮、胶、蔗3大产业。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24990万元,干胶产量1.8万多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914元,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县各乡镇前列。

        该镇党委、政府以小康村、文明村、生态村、和谐村“四村”为目标,采取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方式,从勐捧等4个村委会的选择曼代迈、曼勐、曼哥里、勐润4个村小组作为参加全州首批村建设试点村,自2006年6月启动。各村以村容寨貌整治为突破口,全面展开“五改”即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圈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一年就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村容寨貌大变样。有60户248人的景代迈傣族村,靠发展水稻、橡胶两大支柱产业,2006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广大群众集资、投工投劳,村内道路实现了硬化、修建了公厕和篮球场,还修建了两座漂亮的傣式寨门。另外3个试点村也一样,通过道路改造硬化、绿化,改厕、建文化活动场所,村容寨貌大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现代文明生活成为村民的新追求。

        试点村的快速变化,激发了不甘落后的各村群众加快村建设的热情,村干部纷纷到镇里、县里反映村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镇党委、镇政府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决定因势利导,提前实施村建设“整镇推进”的行动。这一方略得到了西双版纳州委和勐腊县委的支持。县委书记李洪武率县相关部门负责到该镇里召开现场办公会,布置整镇推进工作,州、县农委办负责人多次前往调研指导。村建设迅速在全镇如火如荼地展开,形成了燎原之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试点村 绿化 农民增收 农民群众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