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迅速形成强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经历了林林总总的解读、讨论和思索后,人们对其理解也在向核心层面发掘,并在和谐社会的本质上开始形成共识。本次人代会开幕式上,记者在会议大厅里随机采访了几位代表委员,请他们就和谐社会建设各抒己见。出乎记者意料,答案像事先约定好了一样:最关键的是公平、公正。
不可否认,当前社会管理上某些局限造成的机会不均和贫富差距,正是社会和谐的一大障碍。民盟山东省委的一份提案中作出了这样的诘问:如果一个高速公路收费员每月付出的劳动能值8000元,而一个农村中小学教师白天教课,晚上批改作业,每月收入只有几百元,又让我们怎么信服呢?
当这种不公现象遍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必将扭曲整体的社会心态,和谐也就无从谈起。对此,许多代表委员呼吁:及早建立完善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应成为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
具体到操作层面上,代表委员们将其分为三个必须路径。
第一路径为“民生思维”,即旗帜鲜明地将公共政策的受惠对象,普及到最广大的社会成员和弱势群体。省政协委员、聊城市政协主席赵振兰详解这一转变:政府的社会政策,应从当前受惠人群少的“社会福利”扩大到整个“社会关系”。具体讲,就是将公共财政的投入向“三农”倾斜,向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倾斜,向教育卫生等领域倾斜。
潍坊团代表高明芹、菏泽团代表刘国生特别强调,从近两年山东省的从政实践看,这一转变已非常明显,但今后的任务更为艰巨:目前,包括下岗失业人员、部分体制外工作人员、进城农民工等构成的弱势群体占总人口的比重在10%以上,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很遥远,广大农村的公共服务仍相当缺乏,教育卫生投入长期不足,非下极大的决心、庞大的投入不足以解决。惟其任务艰巨,我们才应尽早明确政府预算向公共服务事业的投入比例,并将上述目标的解决列出时间表,从而凭刚性制约早日解决这些难题,为协调基本的社会利益关系提供长期有效保证。
第二个路径,在于对权力实施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司淑芳委员认为,近年来,正是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在社会生活中的出现,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而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通过限制公共权力的随意性。
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一个长期努力方向。温江鸿委员认为,当前出发点应放在建立政府公共信息公开制度上。他举例说:“国家政策明文规定,经济适用房的利润不得高于3%。试想如果不公开成本,老百姓怎么知道利润到底有多少呢?”因此,我们政府的社会活动,应吸纳“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理念,接受全社会监督,保证权力透明运行。
社会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事关全体社会成员。从长远来看,其主导力量取决于民众。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一种利益表达的制度平台,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第三条路径。
■相关链接:山东省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就业:连续三年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0万人以上,实现就业再就业人口大于失业人口。
社会保障:城乡社保体系、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累计投入15亿元建设农村敬老院,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1%。
城乡统筹:农村“路水电医学”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改造农村公路9.7万公里,全省94%的行政村通了柏油路,98.1%的行政村通了客车;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基本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省级财政累计投资1.9亿元,对360所乡镇中心卫生院进行改造,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省级试点县达到88个,惠及农民4063.2万人;累计投资30.9亿元,新建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845万平方米,筹措“两免一补”资金10亿元,资助困难家庭学生745万人次。(宋弢)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08-02-03/94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