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村企联手” 共建新农村


  钱志夫妇都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可他们毅然选择放弃省城待遇优厚的工作岗位,回到家乡上江垟村创业办厂,几年来,不仅自家致了富,还解决了村里富余劳动力的出路,使在家带孩子的老人、妇女有工可做,有钱可赚;埠头镇三溪村柯飞跃引进了电脑绣花加工厂,邻村白泉村柯伟琴于2007年3月份到该厂打工,短短9个月时间,就挣到了1万多元。

  近年来,我县如火如荼地开展村建设,其中,“村企联手”非常有特色。通过“村企联手”,不断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鼓足了村民的腰包,经济上去了,以改水、改厕、改路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康庄公路,自来水管等基础设施也进村入户。“村企联手”让广大老百姓充分沐浴到村建设的“阳光”。

  开展“村企联手”,对党委政府来说,是全面推进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对广大企业来说,是推进企业发展,拓展企业空间,体现企业价值的有效平台;对农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曹溪村原是港溪乡的贫困山区,人均收入不过千元。自从移民到横溪镇,短短几年间,曹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说,他们人人都经历了从“柴草窝”到“金银屋”的变化。

  以前的曹溪村,支柱产业是毛竹和水稻。除了几个年轻人外出打工,全村大部分村民在“一亩三分地”里刨食,刚刚能够吃饱。村子离最近的砂石路面公路还有三四公里,村里种的杨梅,因为运不下山,只能留着自己吃甚至烂在地上。村里有三辆拖拉机,是最“豪华”的交通工具。

  在的曹溪村紧邻横溪镇。走出大山的曹溪村村民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劳动力充裕了,企业也就越来越多,村民们纷纷当上了“工人”,就连村里的“三八(妇女)六零(老人)部队”也有的进工厂上班,有的承接来料加工业务,一年也能赚七八千元。在工艺品厂打工的村民曹明光说:“现在工作很好找,像我这样在厂里年收入1万多元的村民很多,这在山上起码要干上10年!”

  经济富裕了,村庄美丽了,村里的“篮球明星”娶到了外村的漂亮姑娘;全村光小轿车就有70多辆……村民曹老汉说,现在足不出户也能赚到钱了,做梦也没有想到如今会过上这么好的日子。

  社会主义村的关键是生产要发展、生活要富裕,而“村企联手”就是提高经济收入、改变村民生活的一个好途径。

  “以前的三溪村,许多村民由于缺乏就业门路,呆在家里,无所事事;现在的三溪村,家家户户都做起了来料加工”。埠头镇三溪村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移民村,2003年村级集体经济不到1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较低,是市定扶贫帮困村。该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指导员王荣千和村干部,在村内兴办起了家庭来料加工业,全村在家的老人们从此每月也有了500多元的收入。

  村民张新兵夫妇由于儿女在当地读书,走不出门做工、揽活,好在村子里有了厂子,不仅有了固定的收入,儿女上学也能照顾好了。如今,三溪加工业也在逐渐发展壮大,不仅引进了“制鞋缝帮”加工点,电脑绣花、汽车座垫、布鞋加工、地拖生产也前后落户三溪村。同时,三溪村还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整村推进劳动力素质培训,先后培训了50名“制鞋缝帮”熟练工,16名电脑绣花劳动力,21名汽车座垫就业人员,村内年龄偏大的妇女人人都得到了缝鞋花培训。

  据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柯飞跃说,信息闭塞也是阻碍村民们致富的原因之一,为此,三溪村早在2004年就建立了“仙居县党员电教联三农e型培训基地”。一直以来,培训基地都在定期规范运作,在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近年来,全村共培训并转移劳动力80余人,其中有30多位劳动力得到了多业培训,并培训转移了周边村庄部分劳动力。三溪村从昔日的“欠发达村”、“后进村”一跃成为省级示范村。

  我县自2004年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以来,本着创新思路、提高实效的原则,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增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充分利用农函大、农广校、县委党校、职技校、各乡镇街道成人教育学校和各类农业示范基地等各类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培训方式,开展了精品村整村推进、千名乡土人才、特色产业从业人员、绿色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农家乐”从业人员、农民工技能素质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等各类技术培训。截止2007年11月底,全县已累计完成培训劳动力55000多人。通过培训,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提高,农民转移就业和致富能力有了一定增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扶贫帮困 农民增收 拖拉机 毛竹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