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撬动农村消费需要信用杠杆


        我国农村有1.8亿农户、7.3亿人口,农村消费水平的高低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至关重要。

  近来,为了提升农村消费水平,各地纷纷出台促进措施,政府限价、财政补贴、企业让利等等。不同的措施有一个共同点,大都希望通过降低产品价格去刺激农村消费。然而,这些措施的效果可能不如预想的那样好。因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被忽略了,那就是:我国农民的收入仍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间歇性、滞后性”。大多数农户并非像城里人那样随时随地“持币待购”,农民对价格的敏感度并非和城里人一样高。在农村,无论是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渠道,还是消费家电销售渠道,普遍缺乏“赊销、信贷、分期付款”等信用工具的支持,仅仅是价格降低几个百分点,农民买农资、购家电仍然要全额付款,现款现货,农村的消费水平不会大幅度提高。

  农村的种田户,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和小型农机具的成本投入集中在每年的二、三月份,而他们的现金收入主要集中在下半年,一次是在卖掉夏粮后的七、八月份,第二次是卖掉秋粮后的十月份,每年一开春需要大量花钱的时候,正是农民手里最缺钱的时候。收入高峰“滞后”消费高峰六到八个月。

  至于农村中的“留守户”,一般要等到年底,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带钱回来。深圳是农民工比较多的城市,农民工向老家汇款集中在每年春节前的一个月内。例如,仅深圳农村商业银行一家在这段时间里就有二十亿元左右的汇款流向四川、河南等省份。而在此之前的大半年时间里,那些“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手中根本没有多少“活钱”,要想添置家电、翻盖住房,只能等到年底。

  近年来,尽管农民收入逐渐提高,但是,这种“间歇式季节收入”模式并没有改变成为“连续式工薪收入”模式,收入的滞后性极大制约了农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在每年长达十个月的“收入低谷”里,农民只能量入为出,潜在消费需求无法变为现实需求。即便遇到财政补贴、“家电下乡”这样的好事,那些一下子掏不出几千块钱去买电视、冰箱的农户,终究还是不去消费,当然也享受不到政府的补贴。

  解决这个难题?有一个办法,就是在“收入低谷”上架设一座“信用桥梁”,为那些种田农户提供短期农资信贷,春天借秋天还,支持他们购买种子、化肥、农药、农具;为那些“留守农户”提供小额消费信贷,年初借年终还,帮助他们翻盖房屋、购置家电。

  可是,众多的银行对农村信贷都是顾虑重重,裹足不前,雷声大雨点小。大型商业银行,包括农业银行,都纷纷裁减农村网点,收缩农村业务,只剩下农信社,势单力薄、步履维艰。从企业角度看,许多农用资料生产企业和家电供应商也不愿意对农村实行放账销售。以彩电、冰箱等消费家电产品为例,对于省会中心城市的家电大卖场,供应商一般都采用60-90天收款的信用方式供货,而对于县、乡级市场的供销社、经销户却一律要求“现款提货”,农村供销社当然也无法赊销给农民了。究其原因,银行业也好,企业也好,主要还是担心还款风险。

        为了解除银行和企业对于风险的担忧,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最近开办了“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承保化肥、家电等生产企业对农村市场进行放账销售的收款风险;下一步,中国信保还准备承保农村商业银行小额农贷的坏账风险。这样,就为增加农村信贷规模和提升农民消费水平提供了一个新的“信用杠杆”。在这个“杠杆”的作用下,可以形成一个信用链条:银行或企业提供小额信贷使农民的潜在消费提前实现,农户以其年终的收入偿还贷款或者货款,信用保险公司则承保银行或企业的坏账风险。

  信用保险的杠杆作用将会对农村消费的提升产生倍增效应。希望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进来,深入农村,走进农户,牵手农民工,为启动农村消费做出贡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种子 农机具 农民收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