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农用无人机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在田间管理方面,无人机除了可用于农药喷洒之外还可以用于作物播种、授粉、施肥等,从空中代替人工作业减少了作业过程中农用机械对作物的损害及对土壤的反复碾压,作业效率和质量极高且减轻地面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利于实现大面积、规模化生产。孔德生等在玉米授粉期间,采用植保无人机空中飞行辅助授粉,研究发现2次辅助授粉玉米亩增产97.10 kg,秃顶率减少7.5%,1次辅助授粉玉米亩增产58.67 kg,秃顶率减少6.13%。李继宇等通过对水稻花粉分布规律受旋翼风场的影响进行研究,为无人机的空中授粉作业提供了相关参考。在无人机播种方面,我国已将无人机飞播技术应用于水稻播种,2019年春耕期间在广东省阳江市雅韶镇八一村为广大农户进行无人机水稻播种,成功的解决了人工插秧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的难题。高志政等针对无人机播撒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对撒播技术特点和应用方向及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探讨,无人机撒播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中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是加速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3 展望

 

总而言之,无人机遥感监测和农事操作两类无人机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我国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无人机搭载传感器对地遥感监测及时获取准确的农田信息,对作物长势、土壤信息、农业灾害等进行有效动态监测,与卫星遥感监测及地面传感器监测互补共筑空天地一体监测系统,生成准确的农田“诊断图”并结合农田实际情况应用到指导田间生产中,指导田间管理做到按时按需对作物进行精准化施肥、施药及灌溉管理。

 

目前无人机在遥感监测和农事操作等农业应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在遥感监测方面,需创建不同作物的反演模型及信息库;无人机监测数据与地面监测及农用作业机械数据耦合;在农事操作方面,无人机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还不能完全满足应用需求;缺乏配合无人机使用的航空植保剂及助剂;缺乏有关无人机行业应用的标准体系的建设。为推动农用无人机更好的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将是重点。

 

3.1 无人机技术与精准农业结合发展

 

精准农业是在3S(GPS、GIS和RS)等高新技术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资和农事操作进行定时、定位、定量的科学管理,以最少的投入获得优质高产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无人机以其灵活、高效的特点可以为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为农田生产管理者施肥、施药和灌溉等提供可靠依据。无人机搭载传感器可对农田土壤水分含量、植被指数、作物养分胁迫等进行监测反演得到不同作物的信息库模型,把农田分成许多个小的操作单元来进行精准化管理,根据农田中不同位置作物的不同生长情况变量施肥、施药以及分区灌溉等以达到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无人机可以根据农田不同位置遭受不同虫害程度的作物进行喷头精准变量的控制智能化施药,无人机技术与精准农业结合发展可以极大地推动精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3.2 无人机与航空植保剂配合使用

 

众所周知无人机喷洒农药过程中药滴受旋翼风场、迎面风力和环境风力共同作用飘移现象比较严重,除喷头与旋翼的安装位置有关外还与所施药剂的物理特性有关。目前植保无人机配套专用制剂相对缺乏或技术不够成熟,只能靠提高常规农药的浓度来进行植保作业。目前在中国农药信息网上尚无配合植保无人机使用的专用制剂或助剂注册登记,许多农药生产商和无人机龙头企业也开始投入到无人机飞防制剂和助剂的研发中,通过改变雾滴直径大小及利用蒸发抑制剂和沉降剂来减少雾滴在下降过程中的蒸发程度。在农业部制定的《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中规定要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国内唯一拥有纳米农药知识产权的南京善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纳米农药在多地用无人机喷洒进行病虫害防治实验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防治成果,无人机纳米制剂一旦投入大面积推广使用,可以减少我国现有农药使用量的30%以上,充分发挥其高效、安全、经济、环境友好的特点,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农药的减施增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水稻 施肥 植被指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