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聚焦农药质量管理关键问题


  10月16日,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作物保护国际论坛(泰禾论坛)在上海ACE展会期间召开。会议围绕农药产品质量管理、农业有害生物抗性问题、生物农药发展和安全环保等问题展开交流。其中,国家/行业标准制定,杂质、助剂、阴性添加,高含量微乳剂将成为新时代农药质量管理的重点。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质量审评处处长张宏军介绍,当前农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部分原药缺少有害杂质含量控制指标,或有害杂质含量偏高;登记时提供的标准指标要求与生产的不一致;同一品种、不同企业间由于生产工艺水平或生产工艺路线的不同,产品质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同一企业生产的同一品种产品由于生产工艺不成熟,不同生产批次的产品质量不尽相同,或产品含量合同定制。由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滞后,产品标准数量不足农药品种的三分之一,导致当前无国标、行标的农药产品市场执法存在困境。杂质及相关杂质、助剂禁(限)用、高含量微乳剂、隐性添加、制剂中微量其它农药成分限量等是质量管理面临的新情况。

  据报道,中国有80多种农业有害生物对农药产生抗药性,虫害超过37种,至少有16种病害对11种农药产生抗性,杂草的抗药性问题日趋严重。在江苏等地,除草剂的使用成本已经占据稻田农药使用成本的一半以上。全国农业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永平表示,抗药性治理需要在基于抗药性产生的机制上采取相应的对策。混合用药也是针对靶标不敏感抗药性的主要办法。针对穿透力降低,可以通过改善剂型和药液特性,增加药剂穿透性的办法。针对因代谢能力增加产生的抗药性,可以通过抑制抗性个体的代谢酶活性,减少农药的降解的办法来降低抗药性。同时可以采用一些非农药措施的应用。

  中国是生物农药Bt、阿维菌素、井冈霉素的生产应用及出口大国,但在整个农药产业中的比重很低,约占农药总产量的9%左右。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邱德文表示,由于生物源农药的主要目标市场不同于常规药,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保证所使用对象的农产品中达到化学农药低或零残留。但是如果仅仅少数品种是不可能达到这一目的的,所以就不能仅针对某一作物、 某一有害生物来形成市场交易。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针对某一作物上可能发生的病、虫、草害而制定出系统的防治方案,以“植物保健与和谐植保”的理论来综合治理,从而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泰禾论坛现场

  文/图 本报记者 王献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抗药性 品种 有害生物 抗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