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控失肥引领复合肥产业升级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的22%的人口,化肥在粮食增产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普通化肥用量大和施用不合理造成了肥料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因此,如何控制肥料养分流失,提高化肥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降低施肥成本,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发展新型缓释肥料是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污染矛盾的最佳途经。

  此外,农田因肥料结构和施肥方法不当造成肥料养分大量流失,这是水体富营养化最主要而且很难治理的污染源,缓释肥料与传统肥料相比有很多优势,成为肥料界的研究热点。

  为从源头上削减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经过多年的攻关,发明了化肥养分控失技术。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重点肥料生产企业,为促进控失复合肥生产技术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及其应用,本着强强联合的原则,双方于2007年12月1日签订了控失复合肥生产技术的技术转让合同。

  控失肥的研发,可以说是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故事。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研究员吴跃进介绍,合肥物质院主要是研究新能源和环保技术,他们关注肥料是从巢湖污染开始的。

  “巢湖水污染因素很多,其中农业面源污染贡献比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做了一些研究,生物的、化学的,很多方法都试了。”吴跃进说,“后来,我们和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一个线虫项目(线虫在土壤里面到处都是,对植物根系的影响很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提高土壤中的铵根离子浓度,就可以使线虫得到抑制。当时,我们就想有没有可能做化肥、农药来抑制线虫的发生。因为肥料要流失,就考虑能不能把肥料固定在植物的根系周围。当时就提出了这个想法,并找出来好的办法。后来这个事情有了一些进展,就想着还不如做肥料,就这样开始了与红四方的合作。有了技术,有了生产线,又花了两年的时间,才把控失肥真正地做出来。”

  生产出控失肥的中盐红四方与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战略合作,自2015年起在全国18个省建成了红四方控失肥试验和示范区187个。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红四方控失肥系列产品均有一定增产效果,增产幅度最高可达27.8%。与习惯施肥相比,施用红四方控失肥玉米增产4.94%~13.17%,水稻增产5.7%~11.76%,小麦增产4.1%~7.6%,马铃薯增产7.63%,香蕉增产15.8%,桉树增产23.1%,甘蔗增产9.8%~27.8%。除增产外,还可减少单位面积肥料使用量,纯养分投入减少5%~12%,具有“等量增产、减量不减产”的使用效果,同时减少施肥次数,省工省时。

  初步统计,到目前中盐红四方已在全国各地水稻、玉米、小麦、土豆、花生、果树、蔬菜等作物上累计推广红四方增效控失肥等新型肥料300多万吨,推广应用面积约7500万亩,减少化肥用量37.5万吨,节本增效约22.5亿元。

  好产品,好技术也为红四方带来了荣耀。记者了解到,控失复合肥料项目荣获安徽省专利优秀奖、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盐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产品被安徽省科技厅认定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被多家媒体评为“农民心目中的好产品”,入选“十佳肥料品牌”; 控失型专用复合肥料的研制与产业化为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并通过安徽省科技厅专家鉴定;控失化肥的创制及其在林业生产上的应用项目通过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鉴定,张齐生院士等专家鉴定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化肥控失机理研究方面居国际领先,获2项安徽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控失复合肥料项目QC成果获合肥市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和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控失复合肥自动化包装线

  文/图 本报记者 熊鹤雯 通讯员 刘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施肥 复合肥料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