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洋
从2003年误打误撞进口有机肥到2008年正式涉足农资行业,青岛泰佑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滨用了15年时间从外贸人转型成为一个标准的农资人。他告诉记者,从产品入手,15年间他跑遍了日本大大小小的肥料工厂并参观了很多种植基地。通过比对两国同类产品的原料、标准、使用等区别,他逐步总结了一些有机肥和种植模式的经验。他认为,中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农业发展进程中有着相似的问题,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道路、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和农资行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农资导报》:您是如何开始接触肥料行业的?日本在有机肥等领域有何特色?
刘海滨: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协助一家日本公司进口了一批有机肥料在山东进行实验,通过这个项目开始涉足农资和农业种植,这期间我发现了巨大商机。之后我多次去日本洽谈合作并考察了日本的有机肥行业和农业,我深感两国在机械设施、行业标准、农资产品质量甚至到农户收入上有着很多差距。
日本的农业在六七十年代也经历了土壤污染导致的健康、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70年代日本出台了政策法规促进有机肥料(有机物处理)的规范和分类。日本各行各业都有着自身的行业组织,这些组织倡导废物利用最大化的原则,利用资源与农业中的土壤改良挂钩。其中养殖业将牡蛎壳等深加工形成了成土壤调理剂;从事森林养护加工的行业组织提倡将植物木屑处理成肥料;废弃食品处理也成有机肥料或者再生饲料等。很多倡议的实施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结果,政策主导、协会操作、企业参与、农户实施让日本在耕地质量保护上回归正轨。
《农资导报》:目前中国土壤和肥料已经面临非常大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形势,有机肥领域未来如何发展?
刘海滨:农业生产活动是造成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等,导致耕地土壤污染。而土壤问题可以说也是肥料问题。化肥快速发展的30年让中国肥料行业遭遇双重压力。一方面是化肥行业深受产能过剩困扰,行业效益持续下滑;另一方面,施肥不科学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品质下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统计,由于化肥利用率低,中国每年化肥浪费高达数千万吨。
由于中国农业种植结构、消费者固有的思维以及行业标准的落后,造成了有机肥发展的相对滞后。现今很多人想到、用到的有机肥,依然是大量的依靠养殖业中的粪便作为主要原料的产品。但是,真正好的有机肥料是主要的土壤调理剂之一,也是最主要的土壤调理剂,对于土壤调解酸碱值有着很好的作用。其依靠有机质和其衍生的微生物来改良土壤的团粒结构,同时固氮解磷解钾,提高无机肥料的利用率,提高作物的品质。因此我们引入日本有机肥产品和种植技术,从源头把控,从过程入手,最终实现农产品高产、健康的目标。
《农资导报》:请介绍下您公司情况和产品特点?
刘海滨:青岛泰佑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佑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日本农业肥料产品在中国进口的销售平台。公司给日本在华的种植企业提供了大量的日本肥料,同时创立了一套有机栽培的种植整合方案在中国的推广。公司的宗旨是“良土良法良栽良物”,希望种植的农产品“安全安心美味”是我们的目标。
现在泰佑公司所经营的产品不仅仅包括了有机肥料,还有有机无机的固体颗粒肥料、液体有机肥料、叶面肥肥料,光有机肥料就有四家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合作时间最长的已有15年,最短的也有3年。我们合作的企业有日本专业的肥料制造企业———九菱肥料工业株式会社,也有日本的上市公司———朝日工业株式会社等。所有产品都不仅向作物提供食粮,同时也改良土壤保护土壤、降肥减药、降低劳动力使用。同时,我们产品的主打特色是专注和专业。比如,大家现在非常看重有机食品,泰佑公司就引进了合作多年的日本太阳农产株式会社的“太阳的土”肥料产品。该产品获得了日本JAS有机认证,原料全部来自有机类食品的废弃物,有机质含量超过行业标准,复合微生物高达100亿每克。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8/2017-08-22/275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