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2017有机肥迎接春天



□本报记者王洋


他是国内最早的有机肥产业开拓者之一,又是国内最大的专业生物有机肥生产基地和国内首家实现股权上市的商品有机肥企业的领航人。山东亿丰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述尧14年专注于有机肥推广。14年的从业经历,让他对有机肥产业的发展了然于胸,更能够预测到有机肥未来的市场空间将不断扩大。

针对政策对有机肥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资导报》近日专访了有机肥产业中的“老兵”朱述尧,他谈到做有机肥的初衷,创业亿丰源的艰辛以及对未来行业的期待。

三次转型  锁定有机肥

1986年,从部队转业的朱述尧“弃武从商”,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转型,在滕州外贸公司的经理岗位上一干便是9年。

1995年,朱述尧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转型。他暂别商海,先后在滕州市下辖的姜屯、大坞、鲍沟等乡镇担任副镇长、副书记、政协主任等职。在任职乡镇领导期间,朱述尧几乎走遍了滕州的田间地头。他发现,滕州地区常年过量施用化肥给土壤带来的污染触目惊心,农田透气性差、土壤板结、肥力江河日下,更令人担忧的是重金属污染、面源污染以及病虫害日趋严重。

2003年,带着对土地的热爱与忧虑,内退的朱述尧开始了人生的第三次转型。他在枣庄市创办山东亿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有机肥领域的艰难探索。他对亿丰源的未来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做中国商品有机肥领导品牌。将生物肥、有机肥推广到全国,让有机肥提升农产品品质,同时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9年后,这个愿景得到了初步的实现。更名为山东亿丰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在齐鲁股权证券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成为全国第一家实现股权上市的商品有机肥企业。

耕耘14年  赢得信赖

万事开头难,作为国内最早的商品有机肥研发生产者之一,亿丰源的产品推广工作在最初几年里困难重重。说起创业之初的无奈与艰辛,朱述尧告诉记者:“人们对有机肥的概念还很陌生,对土壤问题的严重程度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导致我们生产出来的优质有机肥老百姓不买、经销商不卖。最后没办法,只好采取赊销的方式,用施用效果去说服农民,培养市场对有机肥的认可。”

为了尽快打开市场,亿丰源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有机肥的示范建设与宣传推广。朱述尧说:“这样的投入,是没办法算投入产出比的。亿丰源是在为中国商品有机肥事业交学费,我们的努力,帮助农民体会到有机肥的神奇功效,这个钱花得值。”

2004年至2005年底,亿丰源账面上出现巨额的亏损,企业命悬一线。朱述尧回忆说:“最困难的时候,公司和我个人的账户上一共只剩下73块钱,但幸运的是,我们的产品口碑很好、企业信誉也好,靠这些我们挺过来了。”

创业之初的挫败,没有让朱述尧失去信心。他开始带领亿丰源收缩战线,韬光养晦、稳扎稳打。正是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亿丰源在国内商品有机肥的低迷时期站稳了脚跟,并在生物菌肥、有机肥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没有使亿丰源受到冲击,反而成为亿丰源的崛起提供了一次机遇。因为,朱述尧敏锐地抓住了原材料降价的机会,迅速扩大产能规模,企业逆势腾飞,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寒冬已去  春天到来

朱述尧不畏行业寒冬的坚守,终于为亿丰源迎来了“有机肥的春天”。他敏锐地意识到:目前每年产生大量的秸秆、粪便浪费,如何变废为宝,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是值得新型肥料企业探讨的重要问题。在过去,想要通过一家一户的操作和处理来促进秸秆和粪便还田利用,是很困难的。未来,需要借助农资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让这些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肥料,这才是扎实可行、经济有效的路径,还能帮助土壤实现生态修复。事实证明:微生物菌肥的研发推广,有利于提升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增加土壤有益菌群数量,可谓一举三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处理 生产基地 品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