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生物有机肥 春天里的大行动


□本报记者肖立通讯员刘志强

生长的力量

一个产品、一家企业、一个产业的成长需要什么?

“天时、地利、人和”。国家“零增长方案”和“土十条”等利好政策出台,土壤修复市场和生物有机肥产业确实火了起来,迎来了市场的春天。根据业内预测,2017年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以及和土壤修复相关的市场容量预计可达200亿元,“十三五”时期市场有望突破1000亿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以及农业部印发的《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方案》与之一脉相承,再次将土壤修复问题和生物有机肥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天时”;经过几十年化肥的过度使用,中国的耕地质量和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无法回避,食品安全问题更是令人堪忧。而以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这是“地利”;农民在种地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过度施用化肥的危害,并认识到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的重要作用,这是“人和”。

生物有机肥行业期待已久的风口终于到来,企业想借力起飞,但是风口中不仅有机遇,还有盲目的扩张与残酷的竞争。

竞争中的的强者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深厚的积累。22年的技术积累,22年从事生物有机肥生产的经验,让西安德龙抢得先机,行动在春天里,期待着秋天的丰收。

与传统化学肥料相比,生物有机肥是新兴肥种,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和丰富的有机养分。它具有减少环境污染、改良土壤、提高农产品品质的能力;还能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农民用肥成本。但“替代行动”绝非一朝之功,对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销售渠道、品牌塑造等方面提出了高要求和新挑战。

西安德龙“关心土壤健康,关注农产品安全”的企业理念与国家的产业引导政策不谋而合。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家企业就专注于生物有机肥的研发和生产,经历了20多年的市场风雨,逐渐成长为生物有机肥产业的引领者。

“菌”的认知太少 制约产业发展

我们所认识的微生物仅仅是实有数的1%~10%,实际被人们利用的不到0.1%。对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也严重制约着生物有机肥产业的发展。

生物有机肥是在有机肥基础上,通过添加具有特殊功能、安全、有效,有明确来源和种名的微生物菌种复合而成的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

它包含多种有益微生物和丰富的养分,有利土壤改良,促进作物生长。菌种培养和选育是生物有机肥品质高下的关键环节。从巴斯德研究酵母发酵开始,人类有意识利用微生物资源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注生产生物有机肥的西安德龙生物产业集团,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一种囧境,国内对微生物资源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日本、美国等国家。但他们凭借着执着、坚韧、钻研的科学态度,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在微生物领域认真探索、积累经验,逐渐形成了独有的多菌种复合培养、菌种高度芽孢化、菌种提纯复壮、生物发酵塔制取、液体固体联合培养产酶五大核心技术。化蛹成蝶,脱颖而出,走在生物有机肥产业科技研究、产品开发的最前沿。近期,噬菌体的检测和控制技术成为企业又一个全新的核心技术。这项新技术有效地保证了肥料中菌种的数量和活性。

对于企业来说,在科研方面下大力气的原动力必须来自市场,市场的反馈决定了企业投入的方向选择和持久性。

海南省一位哈密瓜种植大户程江锁反映西安德龙的产品在高温区域使用效果受到影响,他们派技术人员深入实地采样,带回来后分析比对,并选出耐高温的有益菌种,进行培养和繁育,通过严格的安全检测之后添加到产品中,有效地解决了用户反馈的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积累 营销 发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