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做有风格的小众群体


□本报记者髙妍

以欧洲人为师

采访手记谈到欧洲人淡定从容的处事风格,郭延亮说:“从出生开始,欧洲人接受的教育就是按部就班,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一夜巨变不会发生在欧洲人身上。所以在看待问题的角度上,无论是欧洲人还是欧洲企业,都多出一份稳健。”

在中国,一步登天是一些人的梦想,因此也就难免出现竞争激烈的惨烈局面。孔圣人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农资企业或许可以学习一下欧洲人的淡定和处事风格,避免在竞争白热化、产品同质化的红海市场中继续惨烈拼杀。而是要通过精准的定位和创新,开辟属于自己的蓝海市场,以获取更大的利润和发展空间。

在化肥行业,德国钾盐集团(以下简称“K+S”)是一家低调得近乎神秘的企业。除了农民对其产品的追捧,其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更多是德国式的扎实稳健与严谨精确,鲜有人知道它是一家庞大而卓越的跨国公司、欧洲第二大化肥企业、全球最大的盐业公司、德国DAX30指数成分股公司。作为中国钾肥市场主要供应商之一,K+S多年来一直与中国客户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中国钾肥自给率的逐年提高,国内市场供应格局愈发多元化。

在春节前的一个上午,在坐落于京城最繁华国贸商圈的中国大饭店顶楼咖啡厅中,K+S在中国深圳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深圳德钾盐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延亮博士,就未来K+S在中国市场的定位和发展,接受了《农资导报》记者的专访。

做氯化钾市场“跟随者”

郭延亮介绍,K+S是全球最早的钾矿开采企业之一,目前服役的矿井开采时间多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K+S前期的钾肥生产也主要集中于这些历史悠久的矿井,年产量达800万吨,其中包含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钾镁等绵长的产品线。上个世纪80年代,因为全球氯化钾价格均处于谷底,公司关停了部分矿井。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国际钾肥价格经历了几番涨落,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早期开采的矿井已经步入老年期,开采难度愈发加大,产量出现明显下滑。部分前期关停的矿井,再次启用的费用较高。“为了弥补供应缺口,2011年,K+S在加拿大萨省投资建设了新的钾肥生产基地项目。目前新项目进展顺利,开采成本与周边美盛等企业持平,预计2016年投产,第一年预计产量近100万吨,三年后预计产量达到300万吨。”郭延亮说。

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累计进口氯化钾803万吨,较上年603万吨的进口量增长33%。来自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进口量分别居于首位和第三位,但是来自德国的进口量却较往年有一定幅度的下滑。而对于近两年市场供应的变动,郭延亮表示,K+S对中国市场的看法很客观,评价也很高,认为未来中国市场将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与其他钾肥供应企业的格局不同,K+S更追求投入和产出比,新矿的开采成本高达400美元左右,远高于目前国际现货市场价格。因此,K+S不会因为单纯的增加市场份额而盲目上量。另外,德国人更喜欢稳定的工作状态,不会主动打破原有的市场秩序。目前市场的供应格局较丰富,但钾肥依然是垄断性产品,供应商和进口商只是有限的几家,未来市场发展趋势仍将逐步平稳。

“在氯化钾产量方面,K+S是小公司,我们不会急于抢占市场先机,可以稍稍等待一下。愿意忍耐,做市场的跟随者。”郭延亮这样对记者说。

打造硫酸钾“爱马仕”

相较于竞争白热化的氯化钾市场,硫酸钾始终表现良好,在2012~2014年氯化钾价格持续下滑期间,在旺盛的需求支撑下,硫酸钾价格保持稳定增长。进入2015年后,随着新建硫酸钾产能逐步释放,中国市场的硫酸钾价格有一定回落;但在国际市场上,受环评等因素限制,硫酸钾新增产能较少,价格仍保持平稳,在肥料界一枝独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钾肥 化肥 定位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