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北京绿得利李增会:营销必须“接地气”


  近两年来,全国肥料市场持续低迷,肥料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肥料企业当如何发展?如何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如何在产品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北京绿得利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增会的回答是:致力于新型肥料的研发与生产,靠精细化服务走出一条金光大道。

  创新作保证

  李增会指出,对农民而言,任何新型肥料最终必须以增产效果说话。现在市场上缓控释肥、稳定性肥、水溶肥等层出不穷,但在一片狂热之下,需要冷静思考的是,在这个新兴领域,究竟拥有多少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新型肥料?盲目模仿和工艺落后是中国新型肥料快速发展的软肋,在被扭曲的市场竞争机制下,一些企业不在技术创新上动脑筋,却玩起了旁门左道。究竟什么是新型肥料?新型肥料应该是具有持久生命力,能够满足各种施肥需要,更具专用化的肥料。

  作为一家新型肥料企业,绿得利公司于2008年研制出新型高效、低碳环保的多肽复混肥料。该产品推向市场后,以过硬的质量和突出的肥效赢得了广大农民消费者的认可。2011年,绿得利公司与北京中农瑞利源公司联手,再次隆重推出多肽肥料的升级产品――双酶复合肥。该产品经过农田试验示范表明,与常规肥料相比,在减少使用量50%的情况下作物仍不减产,显著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我们的新产品销量每年都以10%的速度递增,今年个别地区单品增量达到了50%,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把这些新产品做大做强的决心和信心。”李增会强调,近年来,中国新型肥料的研究、生产、推广成为热门领域,但同时也存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是研究、生产、推广脱节的问题,特别是照猫画虎的仿造国外产品配方、类型多;二是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良莠不齐;三是生产工艺技术相对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设备少,工艺路线简单,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四是标准制定速度落后于产品创新速度,相关登记制度没捋顺,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五是价格与价值不匹配,人为抬高新型肥料产品价格,影响了推广速度;六是新产品施用技术跟不上,企业注重产品研发而轻视产品应用;七是假冒伪劣产品较多,它们基本是靠炒概念糊弄经销商和农民。中国的新型肥料发展特别需要正能量。

  用事实说话

  采访中,李增会向记者讲述了许多推广使用“绿得利”“谷雨”多肽、双酶肥料的故事,这些事例记者在随后对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的经销商和农民用户的电话采访中得到了认证。各方的反馈指向同一个答案:绿得利公司的产品没说的。

  黑龙江省鸡东县农技站岳春红告诉记者,她是在一个展会上偶然发现了多肽复混肥料,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为县里引进了这个产品。经试用后证明,这个产品表现确实不错,引得农民争相传播。现在,当地用多肽复混肥料的农户越来越多,完全可以用“遍地开花”来形容。

  据了解,绿得利公司在推广新型多肽、双酶肥料时,采取了用事实说话的策略。第一年推广时,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农户大多心里没底,推广起来确实很难。该公司就派人蹲点给农户做示范,让农户看效果。

  吉林农安施易得化肥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户看到效果后就好办了,不用你去说,他们会主动找上门来。农民就认增产增收这个理。“我们那里有近三分之一的农民在玉米种植上使用绿得利多肽肥料。”

  绿得利公司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信忠民与销售人员、农化人员经常深入基层,到田间地头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在绿得利公司产品销售的主战场――辽宁、吉林和河北等地,该公司还建设了几十家专卖店,将产品推广与科技示范、培训教育、测土配方施肥等活动结合起来。绿得利公司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农民买得到、用得好、赚得多。

  抓种植大户

  李增会表示,近年来,随着农业转型步伐加快,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因此,绿得利公司又把企业的服务对象和目标瞄准了这些专业种植户,为他们提供贴身的服务。目前,这项工作已在东北三省全面铺开。

  据介绍,2013年,绿得利公司在河北定州参加了“品牌农资中国行”活动,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进行了成功对接。定州市叮店镇营北庄种植大户马仁现场与绿得利公司签订了50吨高氮玉米肥的订货单,每吨至少比到农资店买便宜100元。马仁说:“种了几十年地,头一回享受购肥优惠。”今年,马仁又主动带着他们庄上的种植户到绿得利公司购肥。不仅如此,绿得利公司还作出“三包”承诺:帮助做示范田、免费提供施肥方案和培训学习。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营销 施肥 玉米 谷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