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根杰:同时我们通过试验示范也有了一个技术支撑,我们通过技术到田,也真正地落到实处。另外一个,我们还培养了员工。通过学习,通过我们的学习,理论的学习,包括知识的学习,我们也得到了提高。另外一个,我们也请了专家把未来国家的政策、方向给我们指的很明确,所以我们更坚定地往这方面来进行,所以我们做的实实在在。
王根杰:另外,我们现在这个基地和农企对接,有和科研院校对接,这三方共同来对接。我们不但有农委的领导,还有过去县一级的,其实推测土配方施肥的专家还是在基层,我们跟他们对接。所以我们做了试验示范都签了农企对接的协议。我们必须要落实哪些任务,我们大家来齐抓共管,共同来推进。所以我们这个专家队伍中有农委的领导,还有基层的技术人员,另外还有我们的专家参与,还有我们企业参与。我们共同推进这项工作。我们认为靠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且我们肥料是市场化的运作。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借助农企对接的平台,不能很好地借助我们高校的平台,来更好的发展,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原来也是靠自己做一些配方,现在就不行了,现在政府,特别是农业部门公开在支持我们这个企业了,特别是每一次开会,我们赵省长都亲自去,他就是要把我们真正的做配方肥的这些大品牌、好肥料给推荐出去。原先我们要做复合肥,原来说是不是政府在帮你做销售啊?现在不一样了。
王根杰:我举个例子,特别是农委这一块,现在是大配方、小调整,我们测土配方施肥基地的成果是大配方、小调整,但是相对来说这个还是有很多的品种。而且我们的作物也是多样化的,我们的销售季节性都很强。另外它的资源库、测土配方施肥的资源库我们共享,随时发布共享。所以我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要借政府、农企合作的力、势,来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企业,我何乐而不为呢,把它拿来就可以用,我可以更好地利用我们自己的设备,我们研发更好的新产品,开发更好的市场。另外我们有中国农大的产品支撑,我们真正地像政府所要求的那样,使广大的农民真正用到这个好配方,真正得到实惠,我们更多的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事情。我就说这么多!
主持人:谢谢王总,您刚才谈的这个话题,一个是借势,一个是借力,借政府的势,一个是借咱们专家科研的力。这可能是司尔特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就这个技术和科技的问题,我想正好张教授在这儿,关于产学研这个话题,我们的理解,产学研的结合,第一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利益是多方的,资源是互补的。据我们了解,张教授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我想张教授在对于企业和科研单位相互结合,借势借力方面提一些建议。
张福锁:谢谢主持人!我们与司尔特合作是非常成功,但是又非常特殊的一个合作。其实我们开始的时候没想到跟司尔特合作,因为当初农业部布置了整建制推进,他们希望以后能够做整建制推进,所以我们在2010年,我们就想在安徽做一个试点。我们就找了赵站长他们,和安徽土肥站、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大几家,我们做了一个芜湖的两个村,在芜湖找了两个村搞配方。我们把做的测土配方施肥的数据拿出来做了这两个村的配方,做成了配方以后,本来是找别的企业跟我们合作,给我们生产这个肥料,他来不及了,加上原来这个企业又没有这个配方,这个配方没登记,最后一查,我们司尔特就在做这个肥料,所以当时就跟司尔特合作了。因为这个肥料,当时两个村一共有4000多亩地,我们就跟他合作开始做。这个做法刚才王总已经说了,我们跟土肥站、跟农业局一起把过去几年的测土配方施肥的数据变成配方,然后让企业来生产,按这个配方来生产肥料。企业生产了肥料以后,我们跟企业、和农业管理部门、农机站、安徽土肥所和农大,我们大家一起来在两个村里面给农民做服务。我给你肥料,因为我们知道这个肥料适应当地的水稻和土壤需要的,但是我们也帮助指导农民怎么把这个肥料用好,我们也在那儿做了一些大配方和小调整的试验示范,来比较,看我们这个配方是不是最好的,还有没有改进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在两个村里面做了很多的试验示范。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司尔特的金总对这个事很敏感,他当时一看以后,他就特别有劲,他就亲自送肥料下地,都是他亲自去送的,那个村他经常去,9月份我请胡司长,当时主管测土配方施肥的司长,我请胡司长一块儿到地里去看,然后我们就听农民的汇报。结果农民讲的太好了,所以胡司长在那儿不相信,说你们今天讲的这些话是不是提前有人教过你们?农民说没人教我们,谁给我们教?因为他们两个村的村委会还是很有力的,农民都说的是实话,而且也很到位。两个村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增产能达到将近15%左右,我们增效能达到20%以上。当时是这样一个总的情况。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8/2013-04-27/316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