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搞生产最厉害的流通企业"


    访谈时间:2012年8月10日星期五上午
    访谈地点:黑龙江省倍丰农资集团公司
    访谈对象:刘斌,黑龙江省倍丰农资集团公司总经理

 

    刘斌,1967年出生,从1988年参加工作开始就没离开过农资。这让他从内心里对农资充满感情,多年的切身实践让他感受到肩头责任的重大。
    在农资界,黑龙江省倍丰农资集团公司总经理刘斌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部下说他是一个不动声色却具有大智慧的人物。关于他个人的成功,刘斌总保持低调和谦逊,但是谈到企业的发展,刘斌感慨颇多,他始终在强调倍丰能有今天的发展源于团队的力量。
    倍丰集团目前总资产80亿元,净资产6亿元,2011年盈利2.4亿元。下设一个化肥分公司,14个控股企业,其中有4个参股公司,在全省有6个土壤化验室,新成立的倍丰种业公司已经在全国开展品种繁育工作。下一步将建立研究院,包括植物营养研究所和种业研究所,最终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研究院。
    在谈到农资行业未来的发展时,刘斌的思路显得更加开阔。他认为农资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结合实际转型,要以服务为手段,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在刘斌心目中,一张宏伟的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的发展蓝图正在绘制,而这一切都源于倍丰在整个农资行业奠定的坚实基础。
    下海实践,开拓经营
    1988年从黑龙江省供销学校大专班合作经济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省农资公司工作,当了四年秘书。可是刘斌从小就对当官没兴趣,喜欢干事创业,喜欢创造一个新天地,于是在农资公司一统天下的1992年,不到25岁的刘斌凭着一股闯劲和勇气“下海”,离开省公司机关,去肇东以一个普通员工的身份,协助组建肇东分公司(公司主要经营小品种、流通边贸等)。在下海的第二年即1993年,代理撒可富化肥,当年销了4000吨,第二年销了3万吨,第三年销了6万吨 。1997年,刘斌向公司提出发展复合肥的项目建议,他认为,复合肥是将来农资行业的发展方向。在刘斌的提议下,爱农复合肥厂成立。投资一千五百万,设计产能20万吨,首批投产10万吨,最初生产2万吨,而今已达到30万吨。从复合肥厂成立开始,刘斌任厂长,一直坚持开拓经营的理念,他认为农资行业必须要从单一肥种向多元品种发展,并且在注重新产品开发的同时注重产品推广,花大力气向农民进行宣传推广,进行示范引导。

    刘斌说,从下海开始就确立了要做别人不做的事情的信条。正因此,2000年开始,刘斌在全国率先推出专业肥料。当年的广告语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用瓜肥,种豆用豆肥。从开始的复合肥到专业肥,既引领了专业肥的发展模式,改变了农民的用肥习惯,促进了农业发展,又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他谈到,在2004年之前,黑龙江的施肥结构主要是尿素、二铵,但农作物的生长需要16种必须养分,除了氮、磷、钾需要从空气中吸收以外,还有13种必须从土壤里的肥种吸收。所以公司开始生产钾肥、复合肥等新型品种,不仅满足土壤对肥料的需要,同时大大增强了施肥的针对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让爱农得以发展壮大。
    刘斌很崇拜乔布斯,认为“苹果”平板电脑是创造需求、引导需求、满足需求的体现。因而,满足需求、引导需求、创造需求成了他领导公司的核心理念。刘斌认为,农资行业的发展,一定要紧跟农业发展,满足农民需求,同时还要引领农民需求,促进农业发展。
    一业为主,多元发展
    24年的农资生涯中,在爱农复合肥厂的12年经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从2004年至今挑起倍丰集团重任的8年多时间更让他加速历练。在这8年里,在这个掌控了黑龙江55%以上市场的农资企业里,他用智慧、创新、行动验证了行胜于言,务实为天。谈到企业的发展,刘斌特别强调,倍丰能有今天全靠团队的力量。
    刘斌说,他经历了化肥流通体制变革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完全计划经济,不见化肥直接开票,用四个字形容:无忧无虑。所有的失误都由下一个环节来承担。价格上实行成本定价和综合定价两种方法,风险由下一个环节来承担。他认为,计划经济限制了公司的发展。当时的黑龙江公司一年才经营几十万吨,处在全国中下游水平,很多农资人干一辈子却不认识化肥。第二个阶段是39号文件的实施,农资行业开始进入惊心动魄的过渡期阶段。转轨期面临的市场危机给农资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和冲击。在全国许多农资公司都已经“倒下”的时候,张永埔总经理受命于危难之时,采取多种措施使农资公司实现了平稳过渡。第三个阶段就是2004年他接任总经理后的市场化阶段。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施肥 品种 磷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