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罗勇:因为敬畏 所以担当


    金秋9月,天气渐凉,但是在深圳市人民南路深房广场23楼一间会议室里却掌声不断、热潮澎湃。
    走近会议室,记者听到阵阵掌声中传出一个颇富磁性的男中音正在讲故事:有一个小女孩要到邻村去,走到半路却被巨石挡住去路。小女孩推不开,也爬不过。正在她犯难时,来了一个大点儿的男孩,但他们两个仍推不动。小女孩想放弃,但男孩告诉她,等大人过来肯定能通过。不久果然有大人路过,小女孩和男孩子随大人一起推开了巨石……
    小故事背后有大哲理,而正在台上讲述故事的就是深圳市三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勇。通过“女孩与巨石”,他告诉员工:找到了合适人,有了合适的方法,这个世界所有的力量都能为你所用。
    其实,作为深圳资本运作圈里的风云人物,罗勇自己对“女孩与巨石”中传达的哲理颇有心得:2010年,经过六年的努力,他多方借力将全球锁国际安防(集团)推到英国伦敦交易所上市(上市代码:GLOK);2011年,他又运筹帷幄把绿能国际推到美国资本市场(上市代码:GNEP)。至今,罗勇仍身兼这两家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副主席。现在,罗勇又将目光投向了农业,并提出要打造独一无二的“三良模式”。在这个事关国计民生但又利润微薄的行业里,罗勇率领他的团队要担当起什么样的责任?本报记者抢先对其进行了专访。
    结缘袁隆平院士
    镜头对准一年前的9月18日,在当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一档直播栏目中,国家农业部专家验收组组长程式华正式宣布: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稻百亩连片实验田平均亩产达到926.6公斤。
    作为全球大面积水稻亩产的最高纪录,该消息一经播报,举世震惊!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袁隆平院士的一段发言更是引起农资界热议。据袁隆平院士透露:今年(杂交稻)的特别之处,在于用了专门的超级稻专用肥,而去年亩产870公斤时,并没有使用这种肥料。
    紧接着,袁隆平坦承:经过试验,超级稻专用肥与常规用肥相比有超过10%的增产效果,超级稻与专用肥结合起来,高产优质如虎添翼。
    袁隆平院士提到的这个超级稻专用肥由湖南丰惠肥业有限公司生产。该肥根据超级稻种植需要,按照袁隆平院士的要求量身定做,是由生物、有机、无机肥搭配而成的专用复混肥料。据农业部测产验收后,该肥料被袁隆平院士昵称为“超级稻伴侣”,被命名为“926牌”生物有机无机肥,即“超级杂交水稻专用肥”。
    据2010年末统计,全国水稻种植面积7.8亿亩,杂交水稻种植面积4.4亿亩,全国超级杂交水稻现已推广种植面积为6000多万亩。2011年5月,农业部在广西玉林召开全国超级稻研究与推广工作会议时,又把2012年全国超级稻推广面积敲定在1.2亿亩以上。作为与超级稻种植配套的专用肥料,“926”肥的推广前景可想而知。想到此,湖南丰惠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桃坐不住了,为寻求资本的支持扩大产能,今年3月,他南下深圳找到了罗勇。
    接下来的事顺理成章,李桃在深圳把故事讲给了罗勇。5月,敏锐的罗勇随李桃赴安徽、湖北、江西等水稻主产区考察市场,然后赴长沙专程拜访袁隆平院士。这次见面,让罗勇的心潮久久不能平复。不仅仅是因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上无数人的吃饭问题,82岁的袁隆平院士敢于担当的精神让罗勇崇拜:老人谈到了良种、良法、良田的“三良”法则,还谈到了“种肥药一体化”概念,更谈到了超级稻亩产要过1000公斤的宏愿。
    这次见面之后,在资本运作圈里摸爬滚打的罗勇再也坐不住了,这次他要进军农业。
    构建“三良模式”
    回到深圳,罗勇开始了进一步的潜心思考:如何将他并不熟悉的农业与熟悉的资本市场对接?他知道,自己要做的决不是简单将资本投入农业,而是要追随袁隆平院士理念,探索构建“种肥药一体化”的新型农业服务模式。
    为做好“种肥药一体化”这篇大文章,罗勇牵头成立了深圳市三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安徽袁禾实业有限公司、湖南丰惠肥业有限公司、肇庆长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构建“三良模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种肥 农业发展 群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