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人物

增收下一站:水肥一体化



    而在沿海的多个省份,特别是在菜地和果园,拖管淋灌施肥、挑水浇淋水肥等简易的水肥一体化形式已非常普及。
    总之,水肥一体化技术目前除水稻外,几乎在各种旱地作物以及药材、经济林、花卉上都已经展开了试验、示范和推广。

 

瓶颈:人才、资金和产品
    与业界的期待相比,毋庸置疑,水肥一体化离真正普及尚有一段较长的道路要走。张承林认为,目前水肥一体化在推进过程中,遭遇到三个明显的瓶颈。
    其一是人才欠缺。张承林说,水肥一体化是项综合性水肥管理技术,涉及农田水利、土壤肥料、作物栽培、农业机械等多方面知识,很多人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但对相关领域却又知之甚少,而水肥一体化技术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培养一大批适应技术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其二是政府推动、组织和支持不够。水肥一体化是一项相对较新的技术,而且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而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农户受传统农业观念制约,特别是对于需要增加投入的新技术积极性更是不高,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组织引导和前期支持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帮助农户试验示范,成功后再进行推广,这是目前情况下较为可行的路子。
    张承林介绍说,在这方面,目前广东徐闻县和广西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较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缘于当地政府领导重视和支持水肥一体化工作。他透露,在徐闻县,由于水肥一体化的迅速普及,仅肥料一项就可年节省约亿元。
    其三是水溶性肥料价格偏高,制约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张承林认为,目前水溶性肥料在品种上已能满足需要,突出问题是价格高,严重限制了其广泛使用。他分析,造成水溶肥价格高的原因,一是原材料等级高,生产成本大;二是中间环节提价幅度大;三是营销成本大。此外,由于水溶肥总体上市场份额小,销量偏少反过来也会抬高肥料价格。在高价下,农户倾向于选择价位低、质量差的产品,极易造成堵塞,由此对水肥一体化技术普及又会造成阻碍。

 

构建水肥一体化推广模式
    推动水肥一体化技术大普及,亟须突破短板,构建一套科学的推广应用新模式。张承林在考察过多种推广方式之后,认为目前较合理的模式应该是由企业(含种植、灌溉、肥料企业)实施、政府资助、技术部门配合,在全国各种作物广泛做示范,成功了举办现场会和培训,成熟后再逐步推广。
    而在这个推广模式的构建过程中,有三个环节需要重点突破。
    一是要在政策层面上对水肥一体化项目进行大力扶持。张承林认为,国家应划拨必要的经费支持培训技术队伍,建立示范点,积累及出版技术资料,成立技术协作网。同时,国家要对灌溉企业、水溶肥料企业减免税费,提供低息贷款,对示范户在购买灌溉设备及水溶肥料时给与必要的补贴。目前,在对示范户的补贴上,存在的问题一是数额太少,覆盖面太小;二是没有建立激励机制,没有根据示范效果制定不同级别的补贴措施,因而不利于调动农户积极性。
    二是要尽快推动灌溉企业和肥料企业的深度对接,形成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的合力。目前现状是,灌溉企业不懂农艺,懂农艺的不懂灌溉,由此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张承林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建议将水利部门的农田水利管理机构能并入到农业管理部门,结束我国农业与水利部门长期分隔的不合理现状;二是要加强肥料企业和灌溉企业之间的交流培训,这样双方才能更加顺畅地坐在一起讨论交流,解决研发、生产、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张承林还建议,在双方对接的过程当中,还应考虑将种植户纳入进来,组成种植户、肥料及灌溉企业三方利益共同体,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积极性。
    三是要进一步规范水溶肥市场秩序,将不合格的劣质“水溶肥”清除出市场。目前,市场上相当部分水溶肥质量低劣,有些就是风化煤加点尿素、激素,而且也未经登记,通过套证或办假证堂而皇之进入市场,败坏了水溶肥行业形象,也阻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顺利推广。张承林认为,这种状况根源于以逐利为唯一目标的肥料经销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品牌和质量很难成为竞争的武器,相反,劣质肥料因为更大的利润空间而受到部分经销商的推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滴灌 喷灌 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