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衍德说,从这一局面看,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难度不小。
减量、高效低毒成趋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化学农药的“双刃剑”特性逐渐显现。
尽管农药能防治病虫草鼠害、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但缺乏专业培训的农业从业者不科学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直接导致了农药滥用,害虫抗药性加大、防治成本居高不下。农药残留超标及农业生态污染,直接威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
寻求农药减量、发展低毒高效环保的生物农药已是全球趋势。在国际上,欧盟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立法开展农药减量行动,其2006年农药减量计划更是成为强制性政策。在中国,科学用药、减量用药也成为农业的发展趋势之一。食品安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低效的农药多用、滥用模式,必然向高效、绿色、环保方向转变。
跨国农药企业先正达的中国区企业事务总监朱庆华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国实行农药零增长战略,是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对上游的农药企业要求越来越高,能鼓励企业花更多的力气推进科技创新,研究更多、更有效的产品。
他说,个人理解,就是在植物保护界,逐步淘汰高毒农药,更多地应用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的农药产品,为作物提供整套的作物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农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不过,农药如何既减量又控害呢?这就需要推广农药减量技术。比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农药替代品。2014年,农业部在全国31个省份组织开展了水稻、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10种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试点,农药减量控害效果显着。
统防统治,即“统一防治时间、统一防治农药、统一防治技术”。统防统治是近年来兴起的农作物植保方式,比起“代防代治”(农民自己买药,然后花钱雇佣机防队员进行防治)、“阶段性防治”(当突发严重的病虫害时,农民请人防治)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能切实实现减量控害。
绿色防控,是指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目的,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各地统防统治的试点结果显示,一般大田作物每季减少用药1~2次,园艺作物每季减少用药3~4次,化学农药用量减少20%~30%。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天敌种群数量明显上升。示范区亩增产8%以上,每亩节本增效150~200元。
想要降低农药残留,首先必须科学安全地使用农药。如何让中国的中小经营农户做到科学安全用药,需要依靠培训教育。美国农业部前副部长任筑山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培训教育大部分的农业经营散户极为重要。立法禁用高毒农药虽然容易,但地方要是不当回事,就不可能执行下去,搞到最后还是教育问题。
据农业部调查,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80%以上由农民自己完成。农药的安全使用情况堪忧,农药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浪费了30%以上,65%以上农户喷施农药没有保护措施,因农药使用不当造成危害的事故时有发生,30%多的农户曾遭遇过不同程度的农药中毒。
去年4月,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联合中化农化有限公司、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37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安全科学使用农药委员会,开展多期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培训班,深入乡村指导农民安全科学使用农药。
2014年,全国农技中心与先正达及植保(中国)协会合作,在江苏、安徽、山东、四川等15个省份举办了600多场安全科学用药培训班,培训农民近3万人,发送资料3万多份,安全施药防护衣、防护面罩两万多件(个)。
生物农药暂难取代化学农药
化学农药的劣势也在逐渐凸显生物农药的价值。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天敌等)或其代谢产物(信息素、生长素、萘乙酸等)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
因为用可再生资源加工制造,无合成的化学活性成分和化学残留,生物农药被视为环境友好型产品,在防治病虫方面具有低毒、高效、安全的特性。在国内,生态有机种养殖区、出口农产品企业、新型生态农庄和绿色防控基地等,纷纷寻求生物农药解决方案。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5/2015-8-4/20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