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药
在民众日益关注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农药减量已成为全球趋势的背景下,中国作出了上述承诺。7月19日,农业部宣布将启动课题研究,探寻农药减量的合理模式与路径,科学绘制中国农药减量路线图。
今年上半年,农业部为此做了诸多工作。1月16日,农业部办公厅下发《2015年种植业工作要点》,要求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力争2020年农作物农药使用总量实现零增长,推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高效大中型药械替代低效小型药械,扩大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试点范围。
同月28日,农业部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3月17日,农业部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这一行动。
在7月的课题研讨会上,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所长隋鹏飞称,中国实施“农药零增长”的技术和物质基础已经具备。这包括:绿色防控理念不断深入,统防统治技术体系初步构建,药械装备水平逐步提高,种子处理、土壤处理、生物防控技术加快应用,以及环保型、缓释型和低用量农药产品快速增长。
单位面积用药量远高于
世界平均水平
作为农业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之一,农药主要用于防治农业林业作物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作物,调节植物生长。在二级分类中,农药分为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三类。在三级分类中,则是更为具体的原药和制剂。
从产业链来看,现代农药行业是立足于化学农药的制造产业,行业上游是农药制造的原材料,比如黄磷、液氮等无机原料和甲醇、三苯等基本有机原料,下游是应用农药的农林牧业和卫生领域。总的来说,处于化工产业链的末端。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产量连年增产。进入新世纪,从2003年至去年实现了粮食总产量“十一连增”,这其中,化肥和农药功不可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1~2013年,中国农药产量由69.6万吨增至31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3.53%。这与粮食总产量的连增趋势相吻合。
自1990年以来,中国农药原药和制剂的发展速度加快,产量不断增长。2007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农药生产国。2014年,中国化学农药原药(折百,即按百分比含量)产量达374.4万吨,同比增长17.4%。
不过,因为国内农药使用量基本稳定,增长部分主要依靠出口来消化。1994年,中国成为农药净出口国。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出口农药116.1万吨,同比增长6%,占生产总量的31%。
至于国内需求的旺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的改变,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的态势。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表示,如果病虫害不防治,就会造成大幅度减产。不可否认的是,农药仍然是目前“从病虫害口中夺食”实现增产最有效的措施。
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高级农艺师周喜应去年的论文《浅谈我国的农药与粮食安全》,通过防治病虫草鼠害等植保措施,中国每年挽回粮食损失2000亿斤左右,占总产量的15%以上,相当于增加1亿多亩耕地出产的粮食。
另一方面,为满足人口增长以及谷物深加工产业的粮食需求,农作物播种面积逐年扩大,但因农药施用不科学,再加上病虫害防治难度不断加大,农药使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世界第一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中国的单位面积化学农药用量已经比世界平均用量高2.5~5倍。这是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浙江大学教授冯培恩提供的数据。
农药用量偏高、利用率偏低是当前农业病虫防治中的突出问题。据统计,近5年全国农药用量都在31万吨左右(折百),制剂100多万吨,农药利用率为35%左右。“控量提效”成为农药零增长的必要措施。
公开资料显示,从结构上看,杀虫剂在中国所用农药中占的比例明显偏高;从作物上看,蔬菜、果树用药明显偏多,水稻用药量大;从地区上看,南方用药量大,北方作物单一,病虫害也轻一些,用药量相对较少;从使用上看,农民用传统的小喷雾器打药浪费严重,农药利用率低。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5/2015-8-4/207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