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求和谐为主要特征,追求节能减排、固碳增汇、统筹协调与和谐共生,它可以通俗地概括为,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与业态。倡导并实施低碳经济不仅可以实现“绿色发展”之愿景,而且还能应对资源危机风险;不仅可以提高综合开发利用效率,而且还能增强环境友好成效。目前,低碳经济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业态,更将成为未来全球社会文明的主流形态。
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创新为核心的新经济已开始在全世界逐渐扩散。新经济是以知识应用和创新思想为基础的经济,在这一经济中,优化创造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是体现在生产时间中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技术。在这一经济类型中,市场的风险、不确定性和持续的变革决不是例外,要遵循客观规律与依靠科技进步。新经济的基本范式是“创业—孵化—集群”。其中,集群是新经济的生态学。新经济的“集群”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产业在空间上的物理叠加,而是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的生态共存,多种业态的企业在集群中形成多物种生态链,共同形成同生共进的生态圈。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同时又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便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0.6亿~7.1 亿吨碳。但在看到中国森林碳汇潜力的同时,也要看到其极限。中国可以改进森林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扩大造林面积。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这些措施的成本可能会很高。中国人地矛盾相对比较突出,用于造林的土地面积有限,环境条件较差,通过人工造林吸收的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在CDM 项目竞争中缺少优势。中国土地约三分之一为沙漠,约三分之一为高原,因此未来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的难度非常大。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认为,利用改善自然生态系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减排的最佳方法。1994年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 17%。农业CH4排放量占我国CH4总排放量的50%。农业N2O 量占我国N2O总排放量的92% 。预计,2015年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将比1994年增加48%。畜牧业CH4排放和农田N2O排放是主要的贡献因素,其分别比1994年增加73%和 53%。气候变化将导致农业损失大于工业损失。
发展低碳经济要善于将“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与“循环利用”的技术原则紧密结合起来。现代循环农业是以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农业类型。其不仅具有现代农业的运作高效性,同时更具有循环农业资源节约性,而且可以通过优化组合,实现优势充分叠加而产生综合性的集成效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1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由于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要增加粮食等农产品,那就需要发展资源科学利用的循环经济。
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理念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十分强调优化集成与合理循环,尤其获取立体增值效益则是一个重要的要求,其高效种养模式应具有立体结构、生态功能、市场属性、综合效益。它不只是在景观上立体,而且在生物再生产、经济再生产上具有多维立体结构和功能。在广度上,它讲究生物多样性,建筑在农、林、牧、渔、鸟、虫、微等生物生产的环境中;在深度上,对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要具有相当的深度,如对气候、土壤、水分、生物、劳力、资金、物资、科技、信息等资源的开发要统筹规划,既深度开发,又积极保护;在高度上,既把握物流、能流转换规律,适度延伸食物链,又按照经济增值规律,延伸产品加工、贮运、销售链条,达到多维经济增值。为此,要积极在实践基础上探索有益的发展模式。
一是立足于适量投入、立体种养、高效利用、固碳减排,构建资源节约型复合生态系统的生产模式。以福建福清星源农牧公司的农牧有机结合高优农业模式为例,仅一个出栏1万头的养猪场,通过实施循环农业模式即可节约牛粪成本约6万元,节约电费约17.0万元。年节约肥料成本达33.48万元,节约鱼饲料达20吨,节约鱼料成本约3.6万元,年节约原料成本约45万元。
二是立足于优化环节、合理循环、减少废弃、防控污染,构建环境友好型循环利用系统的生产模式。以秸秆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为例,以南方特色食用菌产业为核心,以草生菌优良菌株选育为重点,循环利用秸秆资源 、充分利用废弃物,形成多途径开发模式。每亩栽培草生菌可增产增收100元;与进口复合肥相比,每亩节约化肥20元;生产菌渣有机肥每吨利润60元;菌渣有机肥替代化肥量30%, 减少稻草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4/2014-06-23/246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