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农民推广农技50载趟出致富路


 

图为:陆海余正在照料蔬果

 

  1963年,25岁的陆海余从西北农学院园艺系毕业,只身一人从西安来到神木从事蔬菜园艺推广,这一干就是50年。他把关中地区的各式蔬菜种子引进神木,错季种植,并倾尽自己所学设法提高蔬菜产量,让神木一年四季都吃上新鲜蔬菜。他是农民的儿子,他用半个世纪的时间,诠释着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农民的深厚情怀。

  虽然已经75岁高龄,但陆海余仍然口齿清楚,思维敏捷,一说起农业技术这个老本行便滔滔不绝。他说:“搞农技这一行,必须吃苦耐劳,跟农民打成一片,要让农民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切实感受到农业技术推广带来的实惠。”

  刚来神木时,这里给陆海余的第一印象就是群众生活很苦,农产品种类稀少,很多人吃不到新鲜蔬菜,尤其是农村人,一年中大半时间吃的都是腌酸菜,进门首先看到的就是排队的酸菜瓮。从那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学识运用到改善神木吃不到新鲜蔬菜这一现状中去。

  1974年,陆海余从事综合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推广杂交玉米、高粱种植技术过程中,他在自己的每个蹲点村都开辟了一小块蔬菜试验地。每次从西安回时,他总要带上几包西红柿、菜花、筍瓜等种子试种。这样一来,哪些蔬菜适合在哪个时间播种,哪些蔬菜该错季种植,各类害虫要如何防治,他都摸得一清二楚。试种第一年,他就培育出许多当地农民从未吃过的蔬菜,丰富了当地农产品种类。大伙吃着陆海余种出来的蔬菜,个个都竖起了大拇指。

  农产品新品种引进了,但是如何大面积推广却成了难题。许多农民习惯了种玉米、高粱,对于这些从未大面积种过的蔬菜却不愿意去尝试。1988年,蹲点村呼家圪台村民王银怀在陆海余的耐心说服下,率先种植了二分地的塑料棚黄瓜,当年就收入了2000多元,比种玉米的利润高出近十倍。第二年,陆海余指导王银怀提前黄瓜的预苗期,结果,这二分塑料棚黄瓜在头年的基础上又让他多赚了500多元。“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实惠就是最好的宣传”,陆海余说,周围村民看到王银怀的塑料棚黄瓜收入两年跨了两大步,便开始纷纷效仿。每到一个蹲点村,他都用同样的办法鼓励村民积极种植蔬菜。

  在农技的推广过程中,陆海余更注重技术改进与提升。他通过试验发现,蔬菜的播种期早一天或晚一天都会影响长势和收成,于是,他刻苦试验,为每一种蔬菜的播种期和生长情况作了记录,摸清了各类蔬菜的最佳播种期,并将播种技术和提前防虫病技术传授给农民;为了缩短蔬菜的夏淡期,陆海余推广了玻璃阳畦和塑料阳畦育苗技术,使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的结果期比传统种植提前了45天左右,让农民早早就吃上了新鲜蔬菜;为了让神木在严冬季节也能产出新鲜蔬菜,陆海余和县上几名农技人员到山东考察日光温室大棚,回来后,他就着手查资料、搞试验基地,开始了在神木推广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之路。如今,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已在神木遍地开花,许多农民也因此发家致富。在陆海余蹲点的村子里,村民们至今都记得这位整天摸爬滚打在地里的“泥腿干部”。

  要让农民致富,首先得让他们转变观念,开阔眼界。菜农不可能都去外地考察,让他们转变观念靠什么?陆海余认为,就靠农业技术工作者沾满泥巴的两条腿。他说:“作为农技干部,就得扑下身子‘接地气’,靠这沾满泥巴的两条腿为农民送去科技,送去致富的希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黄瓜 新鲜蔬菜 日光温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