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晚,孟国强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看到了把“建材下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的消息。
“当时我非常高兴,这与我们此前从各方面获得的讯息是一致的。”这位了解该政策出台背景的中国建筑(4.27,0.05,1.18%)材料流通协会会长,昨日在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聊天时,仍然透着些许激动。
这一政策不仅有助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有研究认为,其一年还可望拉动7000亿元的建材需求,对扩大内需起到重要作用。回想2009年对于“建材下乡”从提建议、调研,到上交汇报材料的全过程,孟国强十分感慨。
辗转八省市调研
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
“该政策的酝酿时间可以追溯到去年2月。当时建材行业发展情况并不好,协会召开了名为‘建材行业如何逆势发展’的座谈会,协会设想,在汽车及家电下乡后,能否向中央建议搞一个建材下乡。”孟国强回忆说。
若是“建材下乡”的话,一方面政府能给予农民相应的建房财政支持,一些过剩行业如水泥、玻璃、空心砖等也能受益,或许会协助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3月,该协会就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个书面建议,随后对协会主管部门和商务部领导做了汇报,商务部的官员提出“是不是把‘建材下乡’更加细化”。
2009年7月的“2009年中国建材商大会上”,一些建材生产、流通、物流等相关产业链企业也踊跃发言,拿出了实质性的建议。
“到了9月份,我们与重庆商委联系,在国家部委、地方部门的帮助下,再度召开了一个由企业、专家参与的现场会。”孟国强表示,这一现场会就有更多的政策细节——哪些产品应该获得补贴、补贴额度是多少等等。
为了提出可行的方案,建材流通协会还对北京、河北、湖北、江苏、重庆、广西、浙江、黑龙江8省市、14个自然村、6000多户农民发放了建材下乡调查表,并专门组织专家和工作人员到典型市场和自然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平均每户的新建房屋费用为10.6万元,装修的费用一般占建房总额的1/3左右。
建材如何下乡
一些情况摸清后,下一步就是如何制定更具体的政策了。
重庆市商业委员会一位官员告诉《第一财经日报》,重庆是“建材下乡”政策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我们给出了几点政策性的建议:可以参照家电下乡的办法进行补贴;按照品种进行操作,比如说墙砖、地砖之类。主要是通过招标的方式来确定和管理参与企业。”
本报曾报道过,最近上报部委的方案中就包括了两种补贴方式:对农民购买的水泥、玻璃等材料的销售发票价格的15%做现金补贴、最高不超过1万元。
市场上也有传闻称,第一种直接补贴的额度在13%,这与2007年“家电下乡”的补贴百分比一样。
另一种做法则是,若新村建设区内集中集资建房、建设节能集成房屋的,也给予20%的补贴,最高不超过2万元。
但建材流通协会副会长秦占会、中国水泥相关负责人都对本报记者说,第二种补贴的操作难度较大,节能建筑的材料可以有发票,但如果是整体房屋,其人工和设计费较难算。
国金证券(20.07,-0.09,-0.45%)研究员刘波也表示,虽然整体节能建筑使用相对统一、较好的外墙保温产品解决保温性能差的问题,双层玻璃也能代替单层木门窗、铝合金窗,防灾抗风能力更好,但毕竟这种房屋的建设方少、加上成本造价也相对较高,推广需要时间。
重庆市商业委员会那位官员还表示,“建材下乡”需要注意几个问题:补贴资金如何监管、哪些建材品种有资格参选。
但也有人质疑,“建材下乡”是否会使一些落后的乡镇企业建材产能死灰复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研究员就表示,很多农民还是喜欢购买镇上、村里的空心砖、水泥产品,因价格实惠、运输方便。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4/2010-02-05/99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