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政策法规

贯彻落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上海提出实施意见




  (一)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和主要地产农产品生产供应。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切实重视粮食生产。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确保2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立本市地产鲜活农产品最低保有量制度,到2012年,猪肉、禽蛋、水产品等的生产上市量保持在本市消费量的 25—50%;绿叶菜、鲜奶的生产上市量分别保持在本市消费量的90%和55%左右,不断增强大城市抗御自然灾害风险和动物疫病风险的能力,确保本市主要地产农产品的正常供应。

  (二)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以区域化产业基础建设、农业产业化组织建设和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为抓手,扶持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农产品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大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培育和壮大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业市场竞争主体,不断提高其应对千变万化市场的能力。提升现代农业园区的产业能级,鼓励各类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区域优势,推广高效适用模式,鼓励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提高生态林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节约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合理茬口轮作,实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农业。实行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积极引导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提高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率和畜禽粪便资源利用水平,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力争在节水旱稻、食用菌、双低油菜、花卉、蔬菜、设施装备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疫病防控等领域科技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适用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继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培育科技示范户,不断提高重点示范区内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的作用。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本农田排灌设施、外围水利配套和气象能力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继续推进设施粮田和设施菜田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和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推进渔港标准化改造和建设。支持渔船更新改造,增强抗风险能力。合理安排农业设施用地,提高农业设施配套能力。提升农业装备水平,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的新型机具,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五)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全市普遍健全涉农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经纪人、农业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加快专业性研究机构建设,鼓励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大设施投入,改善综合服务,增强流通能力,提高流通效率。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直接向超市、社区菜市场和便利店配送农产品,加快推进“农超对接”试点工作。

  (六)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围绕举办上海世博会,建设重点生产基地,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确保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对进入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严格准入制度,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继续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监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植保员和质量安全信息员队伍。继续搞好各类农产品认证,推动农产品商标发展,依法保护农产品注册商标、地理标志和知名品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相结合 耕地 土地 基础设施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