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归海 赓续文脉
——激扬自信自强,谱写中华美学精神新篇章
这是盛世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当下对未来的期许——
从最早的“两岸故宫博物院宋画藏品”扩大为《宋画全集》,再拓展延伸到如今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从列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到成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并被列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17年砥砺前行,这一重大文化工程见证了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下,从中央到地方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抢救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历程。
2022年10月15日,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即将结项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勉励项目组“继续深入挖掘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基因密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弦歌不辍,历久弥新。对“大系”的进一步阐释、利用、研究等工作正深入扎实开展,加快把“大系”项目打造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成果。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山一样坚毅,水一样柔和”的性格书写在笔墨丹青之中,蕴藏着中华文化独特的审美观、自然观和价值观。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面而生动地还原了中国绘画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以独特方式承载着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这是古典艺术史不可替代的永恒记录。”研究中国艺术史的美国学者班宗华说,“大系”将成为一座丰碑,标志着全世界的中国艺术和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传承历史文脉、光大中华文明。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看来,“大系”成为推动中国绘画繁荣和国学研究、文史研究繁荣的重要契机,要加快推进“大系”成果丰富发展和转化,持续加强对“大系”作品的研究阐释,开放共享数字资源,加强对青少年的艺术熏陶。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野透露,目前已经开展“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图像中的中华文明史迹”等系列研究,通过提炼中华艺术传统中的审美、观念、精神等多重文化价值,构建自主性的中华文明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同时,还要发挥“大系”美育作用,推动研究成果转化运用。
2022年金秋时节,“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后在两个重磅展览中亮相:在北京展览馆展出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人们在历史长河与时代律动中,感受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
悠久深厚的民族艺术文脉曾经在国运动荡之时径流百出,散佚浮沉四方;盛世之时又似百川归海,荟萃一堂,为后人永远留住了中华传统艺术的瑰丽风采。
“我们通常说盛世修典、盛世修志,所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出版,特别鲜明地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认为,“大系”的问世,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呈现出我国综合国力和举国体制的优越性,有利于更好繁荣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并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艺术自古以来就是不同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
“大系”如同一座文化宝库,收录的诸多画作反映了东亚文化环流和中西文化会通的真实历史情景,呈现了中华民族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伟大理想与实践。
群星璀璨,映照千古文明。这项宏伟的文化工程,也离不开全球260多家文博机构的友好合作和广大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项目编纂出版过程中,构筑起广泛的国际化合作网络,通过出版合作、学术交流、学者互访、赠书活动等,有力促进了中国绘画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共享与深度交流。
自2005年起,仅美国就有30家文博机构与“大系”项目组紧密合作,散落美国的1200多件中国古代绘画精品实现了数字化汇聚。从这里开始,“大系”迈出国门,将一条条五彩缤纷的文化纽带,抛向世界各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2-13/346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