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龙头:培育关键“引擎”
熟悉农业的人或许会有疑问,聚焦核心技术,强化联合攻关,方向肯定没错,但对农民而言,小型轻型农机固然受用,可像智能化的育苗流水线、育苗工厂,以及大型加工设备等,平日用不上、更用不起。
对此,金华的观点是,科技与机械的应用,本身也得基于一定规模与实力。因此,兴龙头,不断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让龙头发展更稳更顺,再通过组织化带动,借船出海、借梯登高,从而接轨大市场。
怎样兴龙头?金华因地制宜,最常见的自然是培育像“广诚生物科技”这样的龙头企业。这些主体大多市场意识强、产业链健全,政府只需优化服务、配套政策,通过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可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衔接,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水到渠成。数据显示,金华目前共有3760家农业企业,辐射周边农户近82万户,全年可助农增收近110亿元。
还有种模式是发挥合作社功能。在金东区,有个婺州蜜梨专业合作社,采取生产管理、农资供应、分级包装、品牌营销等“六统一”。合作社嗅觉灵敏,整天跑展会、逛市场,有何新品种,啥技术好用,就拿来先试,用得好再推广至各个梨农。组织共建、发展共谋、技术共享、品牌共塑、风险共担的模式,还真让农民挑起“金扁担”,种植户亩均效益普遍过万元。
在义乌市,近两年来还涌现出另一条新路子:为改善蔬菜产业“低、小、散”现状,当地采取“国企+镇街”的合作模式,联合打造了3个现代化蔬菜产业园区。今年9月,首批5万多平方米的种植大棚集聚入园,农户拎包入住,就能享受现代化设施。
从水肥一体化到现代数字农业中心,从智能育苗到无土栽培,还有琳琅满目的物联网技术,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值得一提的是,集聚以后,农户无须担心技术,也无须操心销售,后续的中央厨房、物流配送、研学观光等全都由国资平台“农开公司”兜底负责。
据了解,这种模式的背后就是金华近几年力推的“农业标准地”,通过土地集约利用,有效解决了流转率不高、碎片化严重、产出率低下等问题,倒逼企业自我提档,着力提升产业层次、亩均效益,让“好地”流向“好主体”,也让强引擎更好带动农户。
建平台:打造关键“组织”
“老把式”熊伟华种了十多年稻子,这两年越来越轻松,从育秧、机耕、机插,到机植、机收、机烘,全由机器代劳。“新农人”陈树林转行种田,起初家里人苦心劝退,都说这桩活可不好干,又累又脏。没曾想时过境迁,现在穿着皮鞋站田埂,就能轻松“种田”。
两人都是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的稻农,相同感受源自日益健全的社会化服务。近两年,金华新增了35万余亩种粮流转面积。怎样既能保住“米袋子”,又能鼓起老百姓的“钱袋子”?社会化服务功不可没。
金钟是上市企业“万里扬”旗下农业板块“万里神农”的总经理,最初以土壤改良起家,将丰富的科技成果应用落地后发现,社会化服务大有可为,也很有必要。于是,政府“抛绣球”,“万里神农”一拍即合,计划投入4000万元建设“好乐耕”农事服务中心。
“这里引入的新技术和新设备,采用数字化、标准化管理,可提供水稻全程机械化托管服务,覆盖面积达3万亩以上。种植户无须再投资金买设备,政府推动地力提升、减肥减药等也有了抓手。”金钟坦言,今后,公司更看重从土壤、育种,再到产加销一体化科学管理,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如果说,兴龙头的价值在于培育“带头大哥”,那么接下来,诸如“好乐耕”等一众农事服务中心的涌现,则扮演了公共服务的集成平台,提供一家一户做不了,或者做起来不经济的服务。这样的实践效果,其实早在武义县的食用菌产业上得到印证。
武义创新食用菌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主要聚焦最关键的菌棒生产,解决了传统一家一户生产过程中用工量大、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大等问题。中间养菌出菇则分户管理,可自建基地,可也在园区内租赁温室大棚。农户若自有市场渠道,则各显神通,当然也能交给公司,保底收购价的模式化解了后顾之忧。
通过“1+N”模式,如今,武义菌棒机械化生产实现百分百,十多年来,已累计推广菌棒2亿多棒,节本增收1.2亿元。目前,全县从事香菇种植销售农户约4000余人,年栽培香菇2905万棒,人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11-24/340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