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奏响田野“最强音”


  裴庄村的蝶变只是许昌市大力推动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许昌市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面积164.1万亩,流转率达到39.4%。同时,培育市级以上示范性农民合作社92家、示范家庭农场89家,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国家农业特色产业强镇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10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2个。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坚持适应性调整与前瞻性培育相结合,加快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努力走出一条效益更好、结构更优、质量更高的转型升级道路。”许昌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霍新发说。

  

  产业向绿,许昌农业迈向“绿富美”

  襄城县湛北乡北姚村是位于首山南麓的一个浅山村,过去“大路没一条、小路烂如泥”,现如今文化广场、活动中心拔地而起,农家乐、生态旅游热火朝天。

  “我们村真是发生了大变化!以前种地靠天收,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我们把土地流转了出去,还可以在企业打工,一年下来,收入比外出务工强多了,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儿了。”说起北姚村现在的变化,不少村民都发出了感叹。

  程建国就是这些变化的受益人之一。在老程宾馆里,他正在忙着算账。“2021年收入还不错,这民宿一年下来差不多赚六七万元,还有樱桃树,也能赚个七八万元。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呢。”程建国说。

  近年来,许昌市抢抓郑许一体化和郑州大都市圈发展重大机遇,结合国家城乡融合试验区创建,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培育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示范村52个。

  在位于建安区椹涧乡黄庙村的耘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内,员工正在网上与客户进行简单沟通,很快便谈好了一个10公斤芦笋的订单。成立于2016年的耘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坚持“公司+农户”发展模式,流转100亩土地种植芦笋,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建设芦笋订单合作基地1000亩,通过“电商+”模式,将芦笋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20多个省(市)。

  “我们在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上都注册了旗舰店,每天可接1000单至3000单。”该公司负责人燕永建介绍,除去肥料、人工等费用,100亩芦笋年收益达120万元,并可带动6个村的芦笋订单合作基地年收益超1000万元。

  为助推产业振兴,许昌市积极发展“互联网+农业”,建成县级电商扶贫公共服务中心5个、乡(镇)服务站49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112个,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全市农村电商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线上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我们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统筹抓好稳粮食、调结构、增效益、促增收等各项工作,加快产业融合步伐,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区,为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作出积极贡献。”许昌市副市长汤超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芦笋 粮食 土地平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