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小学教师被“深夜约谈”,多少问题待追问?


  教师的阵地是在三尺讲堂上,他们的价值更在于发挥教育的作用去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一味地搞人海战术,无论专业是否对口、精力能否兼顾,就大量随意地抽调人员参与扶贫,看似人员力量增强了,实际上却助长了基层形式主义之风,是念歪了的扶贫经。

  在惴惴不安中,因发文《一群正被毁掉的乡村孩子》而被当地教育部门“深夜约谈”的湘西女教师李田田终于等到了“说法”。

  据新京报报道,李田田表示湘西州委领导已去其他学校核查,并到李田田所在学校约谈后,州委肯定了李田田的写作有利于社会发展,批评县里的做法,并承诺会减少形式主义检查,保证县教体局不会再找李田田进行刁难。

  客观上来看,湘西州委的态度和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认真核查事实、公允评判对错、免除后顾之忧……舆论应对及时、解决方式得体。并且从全局和长远工作出发,作出承诺整顿永顺县乡村教育现状,减少形式主义做法。这不只是给了李田田一个正名和安抚,对于解决当地教育系统乃至更大范围的基层形式主义问题,都会是一个契机。

  事情至此也许算是告一段落了,但却不能这么简单画上句号。由此进入舆论视野的基层教育和扶贫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值得做更深入的讨论和关注。

  回头去看,为什么这一个体事件会引发舆论如此强烈的关注呢?我想关键不只在于导致事情热度发酵的“深夜约谈”这一做法,更在于李田田文章背后所反映出的基层普遍问题。

  教师的职责究竟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教书育人。但是,在李田田老师的那一篇文章中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是,乡村老师的精力正在被诸多无关的事情所占据——大量的扶贫走访联络工作,一位老师对接五个贫困户,整理信息、填写资料,有几次,老师不得不停课去政府加班,让教室空堂;频繁迎接各类检查,晚上开紧急会议商量如何扫地,一天打扫三四遍……虽然文章之中不乏情绪渲染、言辞过激的问题,但毫无疑问,其所反映的事实却是客观存在的。

  这只是永顺一县的问题吗?恐怕不会。去年,《半月谈》就曾刊发过一位乡村教师的来信,反映当地在老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又从农村教师队伍中抽调一部分教师,到各个村帮助扶贫。这部分教师要与教学脱钩,吃住在村。这让老师感到很困惑:“课可以不上,但是不能不去扶贫?”

  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时期,任务重、头绪多,无论是给老师安排具体的扶贫任务,或者从乡村教师队伍中直接抽调教师参与扶贫工作,在一些地方比较普遍。老师的理论水平比较高,在汇报工作、政策宣传、文字整理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对完成某些紧迫的“脱贫工作”有一定促进作用。多数老师对此也都能够理解和接受。但是,如果因此耽误了本职的教育工作,却无疑是本末倒置。

  脱贫攻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扶贫的内涵和方式却有很多种,教师的阵地是在三尺讲堂上,他们的价值更在于发挥教育的作用去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而不是直接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更不是“填表扶贫”“迎来送往”“清洁扫除”。事实上,换个角度来看,这些地区的脱贫工作真的需要堆上这么多人力物力吗?他们的工作中有多少是脱贫攻坚的硬任务,又有多少是些无谓的负担呢?很多时候,一味地搞人海战术,无论专业是否对口、精力能否兼顾,就大量随意地抽调人员参与扶贫,看似人员力量增强了,实际上却助长了基层形式主义之风,是念歪了的扶贫经。

  不只是扶贫工作,在不少地区,由于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师工资统一由县里发放后,乡村教师编制数量受到严格控制。与此同时,由于工作环境、待遇等因素,一线教师减员又十分严重,使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缺额现象凸显,在岗教师教学任务繁重。除此之外,老师们还要承担住校学生的管理、留守儿童的照料、社会上开展的各类“进校园”活动、上级部门的检查、学校内部的自查等等工作……正如李田田发文中所质疑,“基层老师苦不堪言,加班至深夜两三点,还有多少精力奉献给学生?”若是长此以往,《一群正被毁掉的乡村孩子》——这个题目也许并非言过其实。

  今年是“基层减负年”,距年初中办印发通知已有七个月时间。此事件中,就有媒体发问“女教师批评形式主义,基层负担到底减了没?”我们不能以一件偶发性的个体事件,去回答这个问题,也不能否认各地在减负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但是李田田的事情也在提醒着我们,基层形式主义的问题比我们想象中更顽固,因素也更复杂。给基层减负,绝非一年之功。在这个事件中,对于湘西州委领导的承诺,还要持续跟踪;对于永顺县的保证,更要静观后效。而从更大范围来看,基层减负,更要持续不断发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义务教育阶段 发酵 清理 后效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