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讲述新时代的南疆故事


  “3个孩子上学不用花钱,母亲看病享受医保后每月只要花费三四百块钱,现在的生活负担大大减轻了。”赛麦提·斯提瓦力迪高兴地说。

  “上得起学、治得了病、住得起房、养得起老、走得上好路、挣得到钱、学得到技术……”变化,就发生在村子里的每家每户、一庭一院间。

  

  精神富起来——教育从娃娃抓起,富口袋更要富脑袋

  6月3日,阿亚格曼干村的天空格外晴朗。46岁的努尔麦麦提·艾则孜起了个大早,换上节庆才穿的白衬衫和黑西裤,来到了村委会。每周一升国旗,已经成为他生活的重要部分。

  9点钟,村委会的广场上座无虚席。5000多名村民着装正式,屏气凝神,等待国歌奏响。随着国旗冉冉升起,村民们歌声嘹亮,用熟练的国语高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近年来,南疆地区全力推进幼、小国家通用语言教育,“95后”“00后”们基本上都可以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交流。

  “儿子读书要交学费,孙子们读书不用交学费了!”80岁的老奶奶萨伊木汗·买买提告诉记者,作为村里最早一批接受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的孩子,她的大孙子艾孜热提艾力·塔里普7岁开始接受双语教育,享受了南疆15年免费教育的惠民政策,今年从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会计专业毕业后,应聘到建筑公司上班,一个月的工资有4000多元。

  “小鸟爱绿绿的大树,蜜蜂爱红红的花朵,我爱我的中心小学校……”在努尔麦麦提·艾则孜家里,能歌善舞的努热妮萨·努尔买买提给我们表演了一段快板。谈及她的梦想,小女孩羞涩地告诉我们,她想成为一名舞蹈家。

  “小手拉大手,一起学国语。”努尔麦麦提·艾则孜的国家通用语言说得溜,得益于11岁的三女儿努热妮萨·努尔买买提每天在身边“吹耳边风”。努热妮萨·努尔买买提就读的托克扎克镇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做“家庭小教员”,为父母辅导国家通用语言。

  “和顾客进行基本交流没有什么障碍了。”努尔麦麦提·艾则孜在县里的大巴扎开了一家服装店,会说流利的国家通用语言,给他的生意带来了不小的便利,“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好生活,我们心里暖融融的。”

  今年68岁的艾散·伍斯曼大叔已经有48年的党龄,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始终不忘自己肩上的担子,总是想法子帮助村民们,尤其愿意资助孩子们学文化。他经营餐馆致富后,从2010年开始,艾散·伍斯曼大叔连续7年每年给贫困户发放300-500公斤的大米。2013年,他给40个孩子在儿童节买了2500元钱的演出礼服;2014年,他出资3000元帮助孩子们买校服;2015年,他给小学买了4000块钱的桌椅板凳……

  2016年,赛麦提·斯提瓦力迪一家和全村一起脱贫了。走进赛麦提的家中,宽敞明亮的安居富民房即将完工,羊圈里养着25只羊,母亲生病的负担解除之后,赛麦提家2018年的总收入达到了5万元,赛麦提不再入不敷出,不仅有了积蓄,也开始学习理财了。也是2016年,他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民族团结一家亲,日子越过越红火。”

  

  日子好起来——共建文明乡风,共创美好新生活

  “受传统习惯影响,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落后,主动脱贫内生动力不足,‘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疏附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郑创在谈及阿亚格曼干村的致贫原因时说。

  在阿不都克尤木·肉孜家采访时,记者恰遇喀什地委书记李宁平来村里走访调研。李宁平认为扶贫工作要从根本入手,“人无志不立,贫无志难脱!”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靠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要彻底拔掉穷根,不仅要输送物质营养,更要输送精神营养,激励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引导他们增强主体意识,扎牢致富根基。“这5年里,喀什地区努力激发贫困地区人民的内生动力,先把落后的思维打扫干净,才能用实干精神去摆脱贫困,让家家都过上美好的生活。”

  利用靠近疏附县城的区位优势,阿亚格曼干村发展特色种植,立足打造县城的“菜篮子”供应基地。从2015年底开始,村里陆续建起218座蔬菜拱棚,村民人均年增收1000元。

  “政策这么好,只要肯吃苦,不愁没出路!”阿布都克热穆同样深有感触。2015年底,他承包了6个拱棚,种植莲花白、豇豆、大蒜等蔬菜,一年收3茬,纯收入在2万元以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葡萄 花卉 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