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培养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鲍峰庭

  “一个地方如何彻底摆脱贫困?关键靠发展,根本在产业。如何让贫困群众具备自我发展能力,持续、稳定增收?核心是要靠‘人’来带动,要让专业的人,对他们进行长期、深度的帮助。土生土长的致富带头人,是最合适的人选。”江西省石城县委书记鲍峰庭介绍,2017年5月,石城县在全国率先启动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深入实施三年培育1000名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千人铸造计划”,平均每村培育6-7人,努力推动脱贫攻坚走深走实。

  鲍峰庭告诉记者,石城县全面推进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关键在于做好“产业引领、人才回流、带贫益贫、建强组织”四篇文章,通过扶持产业发展、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本土人才回乡创业;通过建立体制机制,让贫困群众和创业致富带头人紧密联系、共同成长;把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结合起来,推动乡村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创业致富带头人的选择,有着严格的标准。一是政治思想要强;二是创业意愿要强,愿意帮助当地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创业基础要强,有较强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和产业开发能力,有一定文化、资金和技术;四是引领能力要强,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鲍峰庭介绍,为了把优秀的本土人才“请回来”,石城县“三管齐下”,一打“感情牌”,热情地请他们回乡;二打“环境牌”,把家乡的环境建设好;三打“政策牌”,用优惠的政策支持扶贫产业的成长。“我们建立了3000人的外出创业人才库,在发达城市和乡镇双向成立商会,推行33条‘返乡召回’新政,实施1000套人才安居工程,建设72处扶贫车间,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回家乡,再创业’成为乡土人才新的发展方向。”鲍峰庭介绍。

  “培养带头人,关键要发挥带贫作用。石城县的做法,是让干部帮扶介入产业发展,构建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鲍峰庭说。

  石城是“中国白莲之乡”。石城县在大由乡试点,指导带头人建立新型白莲合作社,从经营主体培育、产品质量管控、供应链提升等方面规范运作。贫困户陈式才说:“以前我自己种莲总是赚不到钱,现在有人带着我种、帮着我卖,产量高了,价钱又好,年底还有分红。我还要跟着干!”全县已推广这一模式,建立白莲合作社70多个,7790户种莲贫困户全部入社,户均增收8000多元。

  小松镇丹溪村的李晓华,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2015年,李晓华响应号召返乡创业,建起了百香果园。石城县将李晓华作为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发展为党员,2018年,村民又选举他为村干部。在李晓华和村里一班人的带领下,丹溪这个多年的后进村变成了先进村。

  “脱贫攻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石城县的发展历程,是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生动诠释。”鲍峰庭感慨地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为苏区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心 百香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