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逐梦田园织锦绣


  

  

  

  

  三变改革发源地“娘娘山”。

  

  

  

  

  水城农民画技师正在创作。

  

  

  

  

  钟山区大河镇村民领取入股分红。

  

  

  

  

  人民小酒生产线上流水作业的工人。

  

  

  

  

  白族少女在采摘水城春茶。

  

  

  

  

  盘州万亩梯田。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贵州省六盘水市,素有“江南煤都”之美誉。多年来工业“一枝独秀”,“三农”发展捉襟见肘。

  层峦叠嶂,山连着山,石贴着石,土地贫瘠——是六盘水真实的写照。过去,农民在山林田土里“刨生活”,却依然走不出“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发展桎梏。

  对于有着70%左右农村人口的六盘水来说,“三农”工作如何完成严峻“大考”?

  “做好有增有减、有破有立、有先有后”文章,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六盘水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张精彩的“三农”答卷。

  

  有增有减:农业结构优起来

  海拔高、耕地少、地破碎、土贫瘠,这些农业发展最忌的地貌特征六盘水一样不少,农业生产条件在贵州可以说是最差的。

  “先天”不足,让“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一度“进退维谷”,土豆、玉米等传统作物增产不增收,地里刨食的农民腰包依然干瘪。

  “有舍才有得,有退方能进。”看到了问题的症结,六盘水紧紧抓住“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深刻的产业革命”这个法宝,对传统低效经济作物做“减法”,让特色农业产业提“增量”。在“有减有增”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发展质量。

  “围绕产业“八要素”,六盘水旗帜鲜明地提出: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以八大农业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走产业化、差异化的山地特色农业路子。”

  在水城县猴场乡,连绵不断的水泥柱子,排对排、行对行,煞是壮观,一串串青翠碧绿、圆润饱满的猕猴桃挂满枝头,煞是喜人。

  “卖势更喜人。今年我家的6亩猕猴桃,全部挂了果,预计今年光卖地里的猕猴桃就有10万元的收入!”刚卖出上百斤猕猴桃的猴场乡猴场村村民郭继雷乐呵呵地说道,“这片地以前都是种玉米,一年收成不够半年吃。自从我们村开始种猕猴桃,我第一批就‘跳’出来种植,现在可算是尝到了幸福的滋味。”

  趁着好天气,家住贾西村8组的熊小芬开始忙活起来,她将今年丰收储备好的刺梨拿了出来,准备酿造刺梨酒。“刺梨是个好宝贝,酿出来的酒好喝又健康!”说起刺梨,熊小芬满口称赞,家里用5亩多地入股合作社种植刺梨,每年可以领取分红,再加上夫妻俩在园区打工,一年收入达到1.76万元左右:“比过去强百倍。”

  贾西村,这个山高坡陡,石漠化程度深的贵州省一类贫困村,就因为一颗不起眼的山果,一个返乡创业的“煤老板”聂德友,变出了绿色的万亩山头,更变出了美好的贾西新生活。

  玉米地退下去,经济作物多起来。据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全市完成调减籽粒玉米50.96万亩,特色产业发展到397万亩。全市49个坝区已发展蔬菜、食用菌产业8.8万亩。

  特别是“凉都三宝”——春茶、刺梨、猕猴桃名气越来越响,刺梨和猕猴桃种植规模均列全省第一。现代农业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匹黑马。

  “减”去传统农业,“得”到的是产业结构更好更优,2018年六盘水市一产增加值增速6.9%,位列全省第一,粮经比从2013年的51∶49,调整到2018年的30∶70。

  如今,行走凉都,但见猕猴桃硕果满枝、茶园绿意盎然、刺梨满山遍野,农民脸上开怀的笑容,预示着一个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

  

  有破有立:农村经济活起来

  “革命就是要有‘破’有‘立’。”如何“破”?如何“立”?六盘水给出的答案全国闻名。

  曾经,农村有“分”无“统”,资源闲置甚至流失、财政投入资金和集体资金使用效率低,导致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农民财产性收入少、集体经营性资产归属不明、集体收益分配难以保障等问题,造成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药方”是什么?是改革。唯有改革才能盘活六盘水的人力、资金和资源,才能激活乡村内生活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猕猴桃 刺梨 玉米 传统农业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