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5年如一日行走太行,用科技力量打开百姓脱贫致富之门;他埋头耕耘、无私奉献,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他就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保国。
1958年,李保国出生于河北武邑县的一个农村家庭。1981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李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上班仅十几天,他便和另外两名教授一起扎进太行山,搞起了山区开发研究。
当时的太行山,水灾旱灾频发,交通不便,三分之二的地区年人均收入不足50元,十分贫困。李保国和课题组同事选择将极度贫困的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作为开发试点,用愚公移山精神,跟石头山“较起了劲儿”。
前南峪村的荒山秃岭,经李保国和同事们十几年的开发治理,林木覆盖率达90.7%,植被覆盖率达94.6%。
为引领太行山百姓脱贫致富,李保国又全身心投入山区开发治理和经济林栽培技术研究,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他在太行山区推广林业技术36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甩掉了“穷帽子”。
李保国在林业技术推广方面,坚持有求必应,从未收过农民一分钱讲课费,从未拿过企业任何股份。
30多年与农民朝夕相处,李保国与农民结下了深厚感情。农民都争相邀请李保国做客、吃饭。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农民咨询,他从不敷衍,真心实意地帮着解答、帮着管理。
“看到乡亲们渴求技术知识的那种眼神,我真舍不得离开。”李保国永远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是农民的儿子,为农民服务好是他的最大职责。
“是共产党员,我就要为党负责;是教师,我就要为学生负责。”这是李保国的口头禅,也是他教学工作的真实写照。
李保国是知名教授,不管有多忙,他都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先后有1000多名本科生听过他的课。他说要从本科阶段开始引导,让学生热爱农林专业。
李保国竭尽心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他注重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与探索,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说、写、做能力,取得很好效果。
“我要把最新的知识交给学生,使他们站在学科的前沿。”无论是课题攻关还是下乡实习,李保国都与学生一同做试验课题、一同上山下园、一同住通铺,师生手把手、肩并肩的教学、生活场景感人至深,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取得了骄人的科研成绩。
李保国火一样的热情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子。
据新华社石家庄10月8日电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10-09/203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