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村民出行不再难


  

  

  

  

  二级柏油路经过东峪村。资料图

  

  

  

  

  宽阔平整的柏油路直通村外。侯双锁摄

  夜幕已沉,山路崎岖坎坷。10多岁的晋生踩着河槽的乱石道,摸黑往村里赶,时不时脚下一滑,差点儿摔个“人仰麻袋翻”。天还蒙蒙亮,晋生就到市里置办年货,现在已经错过晚饭,肚子空空荡荡,走了一天的腿脚也又酸又痛。前面就是村里人说的“鬼坟”了,晋生为了壮胆儿,摸出早就备好的火柴和二踢脚,把炮点着一扔,拔腿就跑。二踢脚凌空爆响,炮光炸出影影绰绰的山影,炮声跟着荡出老远……

  回忆起几十年前的童年往事,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岔口乡东峪村村民王晋生记忆犹新,“现在去市里,哪里还用一大早就翻山越岭?路好走得很,俩小时打个来回,做午饭都误不了!”谈起70年来村路的变化,76岁的晋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修上好路,是村民一直以来的期盼

  太行山西麓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大大小小的村子星罗棋布、倚山而建,东峪村即是其中之一。像周边的其他山村一样,从山脚到山顶,户户相连,家家的石窑洞就“长在山上”,从一户人家的屋顶,能爬到另一户人家的门口。

  晋生记事起,村里就有几条宽窄不一、凹凸不平的石头路。听老人说,这些路是打东峪建村起,祖祖辈辈从山上采来石头,肩挑背扛,一块一块砌出来的。“山上土路难走得很,土松的地方,一下雨就坑坑洼洼,白天都摔,更不说黑夜了。砌上石头还是平整些。”晋生回忆道。

  20世纪六十年代,晋生正是20来岁的壮小伙。响应村里修路的号召,他和乡亲们一起出义工,从河沟里搬来石头,给家家户户都通上了石头路。又过了几年,路的缝隙慢慢都被村民填上了河沙,路面也平整了许多。相比原先山上赤裸裸的土路,石头路结实得多,也基本不用维护,村民们就这样踩着石头上山下山、走家串户,40载光阴一晃而过。

  “石头路还是不好走,有的石头时间长了,水一冲,特别光滑,像镜子一样,再一下雪,不留神就摔跟头。”家住东峪村山顶的赵素琴回忆道,“女孩子都时兴穿高跟鞋,要是到了我们村,村都进不去!鞋跟随时都会插到石头缝里。”

  通往村外的路更是崎岖坎坷。70年前,东峪村到乡里,只有一条河槽路,是经年累月人们从河滩的乱石堆里踩出来的,只能走人和驴,车辆根本无法通行。为解决村民出村不便的难题,人民公社组织修了一条土路,村民出村这才算有了真正的“路”,路况好的时候,可以开进一辆小拖拉机。不久还通了汽车专线,不出意外,一天能通一趟车。

  比起之前的河槽路,人们出村方便了许多,不过土路也不如人意:来往的汽车、自行车和行人交织在一起,一些路段坑坑洼洼,又窄又脏。天气好时,一有汽车经过,就尘土飞扬,行人和自行车都要停下来“让道”,也少不了“被动吃土”;雨雪天更糟,泥坑遍布,汽车经常抛锚,自行车也无法骑行,村里和乡里的道路养护员只好一遍遍地拿着锄头、铁锹修修补补,费时费力却收效不大。

  “啥时候咱村也能给修上好走的路,就不用这样折腾了。”给村路进一步“升级”,是东峪村民一直以来心心念念的期盼。

  

  村里村外,山路大变样

  伴随着二十一世纪钟声的敲响,东峪村的乡亲们不久也告别了“风起三尺土,有雨一腿泥”的往日。

  “全国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兜底性指标”。步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农村公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十五”规划强调,要加大乡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使有条件通公路的乡、行政村,特别是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有条件通公路的乡、行政村尽快通公路。与全国农村公路如火如荼建设的大潮同步,2002年至2006年,平定县掀起了“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农村公路建设高潮,短短几年时间,东峪村所在的岔口乡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45公里。

  在完成“量”的增长的同时,国家也对农村公路的建设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质”的要求。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要求,强调应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近年来,平定县落实“四好农村路”建设要求,截至目前,岔口乡已完成公路建设30公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拖拉机 破碎 蔬菜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 数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