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看天种地成过去


  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在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杂交油菜等一系列重大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培育并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2万多个,品种对提高单产的贡献率达43%以上,畜禽水产品种良种化、国产化比重逐年提升,粮、棉、油等主要作物品种在全国范围内更换了5-6次,每次更换都增产10%以上。

  与此同时,优良品种改良、重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大批成果的推广运用,支撑全国粮食单产由1949年的59公斤提高到2018年的375公斤,粮食总产量从2263亿斤提高到目前的13157.8亿斤,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本盘已牢牢稳住,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自主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现代育种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动物克隆等农业生物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过70年的努力,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3%,这意味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土地、资本及其他所有要素的总和,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农业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始终坚信先进农业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道路。70年来,在不同历史阶段,物质短缺时期的粮食生产、丰歉平衡时期的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时期的转型升级,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

  特别是近年来,立足提升我国重点领域、短板环节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需求,我国先后实施了转基因新品种培育、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等农业科技领域重大专项,实施了主要作物育种、土壤改良保育、农业面源污染、旱作节水、化肥农药减施等一批聚焦产业发展和生态环保的重点专项,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关键领域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水稻、黄瓜、家蚕农业基因组学等基础研究领跑国际同行,禽流感病毒演变、跨种间传播与流行规律研究等位居世界先进行列,作物育种、农业生境控制与修复、节水农业等主要领域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缩小。

  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加速提升,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新技术获突破性进展,取得大量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创新成果。在最新公布的《2018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中,美国农业研究热点整体表现力位居全球首位,中国加快追赶步伐稳居第二。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也不断加大,在农业领域实施了科技攻关计划、丰收计划、跨越计划、948计划、行业科研专项、863计划、973计划等一批重大科研项目。2008年启动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国家重大专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了一批农业领域重点项目。

  科技让农业不再靠天吃饭。过去北方冬季只能吃上储存的萝卜白菜,到如今依靠设施农业生产,实现了新鲜蔬菜和水果的周年供应,打破了水温光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从塑料大棚、拱棚到现代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形成持续发展、总面积达到其他国家总和5倍以上的设施农业规模。

  科技让农业实现从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在部分领域、部分环节逐步实现“机器换人”,显著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玉米耕种收机械化率超过80%,油菜、花生、大豆、棉花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幅提高,畜禽水产养殖、果菜茶、设施园艺等设施化、机械化取得长足发展。

  科技更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和理念,“大水、大肥”的粗放式生产逐步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所取代。在农业节约用水上,在旱作节水、滴灌喷灌等科技领域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重要装备以及管理规范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成果,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66亿亩。在化肥农药科学施用上,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增产导向的过量施用,向目前提质导向的科学施用转变,实现了化肥农药从过量施用到现在的零增长、负增长转变。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上,农作物秸秆从单纯的燃料化向燃料化、原料化、饲料化等多用途综合利用转变;畜禽养殖废弃物由直接排放向集中处理、循环利用转变;“白色污染”正在通过机械捡拾、统一回收处理、生物降解等方式逐步得到控制和解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品种 粮食 玉米
上一篇 : 大事件
下一篇 :数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