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幸福就像那长江水


  

  

  

  

  图为格尔木市长江源民族小学举行升旗仪式,四位升旗手准备升国旗。本报记者 姚媛 摄

  

  保护三江源是党中央确定的大政策,生态移民是落实这项政策的重要措施,一定要组织实施好。——习近平

  “金秋八月的那一天,您神采奕奕地来到长江源,深情望着中华水塔,坚定的信念永不变,守护长江源,嘱托在心间,一江清水向东流,实现您的大期盼!”

  每天清晨,伴随着冉冉升起的太阳,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南郊的长江源生态移民村漂亮的文化广场上,一首《情系长江源》歌曲响彻天空。

  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拔近3000米的长江源村,看望这里的藏族同胞,共话幸福生活。雪白的哈达、盛满麦粒与青稞的切玛、清香扑鼻的青稞酒,在“扎西德勒”的问候声中,长江源村的村民们用最尊贵的礼仪,将吉祥如意的祝福献给总书记。

  三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来到这座高原上的小村庄,村民们说,我们把象征吉祥如意的哈达献给了总书记,总书记给我们村庄带来了幸福安康。

  

  老人们说——“搬出来,跟党走,日子就会甜!”

  村里的老人总念叨,长江源村现在并不在“长江源”。

  “长江的正源”是沱沱河,它就流淌在青藏高原腹地,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之间。在蒙古语里,“唐古拉”的意思是“雄鹰飞不过的地方”,那片海拔近5000米的高寒草原,是斑头雁、藏野驴、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繁衍栖息地,孕育了众多的珍稀动植物。潺潺的溪流沿着冰川汇聚在雪山脚下,是长江、怒江等大江大河的源头。沱沱河畔的唐古拉山镇平均海拔在4700米以上,是世界海拔最高的乡镇,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乡镇,这里草场资源丰富,人均占有草场都在万亩以上。牧民们世代牧马放羊,过着艰苦而平静的生活。

  “长江源村”距离唐古拉山镇400多公里。当长江源村的上一任村党支部书记更尕南杰抬头仰望时,云朵依旧高远洁白,但那曾经熟悉的雪山、冰川、草原已经远非他目力所能及。

  2004年11月,唐古拉山镇已是冰雪天地。镇上6个行政村的128户407名牧民,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挥别世代放牧居住的草原,来到了现在的长江源村定居点——格尔木市南郊。牧民们开始了山上禁牧、保护生态,山下创业、融入城市的新生活。把那颗曾经豪迈奔放的草原之心,安放在喧哗热闹的新家园。

  “说不想念草原,那是假的。”如今已经65岁的长江源村村民申格回忆,2016年8月22日,总书记走进他移民居住的藏式民居,第一件事就是看他的草原承包经营权证,“总书记懂得我们牧民的心啊,草原就是我们的命根子。”

  “我告诉习总书记,生态移民之前,我们住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那里海拔4700多米,住帐篷、睡地上、烧牛粪。搬迁后,住上了国家给盖的新房,睡在了床上,家具家电也齐全了。党的政策特别好,生活已经好了,提前圆梦了。总书记高兴地说,你们的幸福生活还长着呢,希望你们健康长寿。”

  更尕南杰是带着128户牧民从唐古拉山走下来的带头人,回忆起长江源村人刚刚走下草原的生活,他五味杂陈:“藏族谚语说‘是甜是苦,尝过的人明白;是远是近,走过的人明白’,我们这代人从祖父的祖父就生活在草原上,草原就是我们的母亲。离开了草原,我们的心里空落落的。搬下来,我们吃啥、喝啥、又不会打工、跟城里人能不能说得上话,大家心里都没底。”可更尕南杰记得,他代表唐古拉山镇的干部去给牧民做工作,告诉牧民要生态搬迁,为三江源留出一片净土的时候,“户户心里犯难,可没有一家反对。”

  收起帐篷,卖掉了牛和羊,翻越昆仑山,跋涉400多公里,从唐古拉山上搬了下来,128户牧民有着最朴素的信仰,风雪来时,是党和政府送来饲草,帮助我们救出被困的牛羊;伤病来时,是党和政府派车子接我们下山医治——搬出来,跟党走,日子就会甜!

  2004年刚建好的长江源村还没有通路,“车子开不过来,大家从公路边下了车,扛着行李走,脚上都是土”,看到一排排还没来得及粉刷墙壁的房子时,牧民群众把东西卸下,拍拍身上的尘土,更尕南杰招呼大家:“这里就是我们的新家了。”

  搬下来的日子过得确实越来越甜了。很快,村子建起了民族学校、卫生室,文化广场、公交车站。申格的妻子子布在高原上患上的风湿病、心脏病都得到了有效地治疗,孙子在家门口的长江源小学上了学,不用再像当年自己的儿子那样,寄宿在几百公里外的亲戚家读书了。申格学了一些简单的普通话,在格尔木当建筑工人,用不高的收入把4个孩子拉扯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原 生态保护 野生动物 植被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