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欢歌回荡井冈深处


  “这些楼房,是在土坯房基础上改造的。”指着沿路的小楼,神山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学林告诉记者,“先是在老房子外墙附上一层钢丝网,然后用水泥涂抹加固,最后再粉成白色;屋顶的瓦片全掀掉,换成漂亮的琉璃瓦。这样既保留了客家房屋特点,又使得原来昏暗的土坯房变成了安全舒适的新房。‘厕所革命’也已全面完成,每家每户都建起了水冲厕所,卫生状况大为改善。”

  村里还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安装了路灯,建起了休闲广场,设置了红色书屋,完成村内竹篱笆、村内广播、旅游公厕以及污水处理系统的修建、改建。记者看到,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垃圾桶,村里还设立了垃圾分类回收点。

  村民乐呵呵地说:“现在我们就和城里人一样,吃过饭可以和家人出门散散步,晚上大家聚在小广场聊聊天。”

  

  神山二变:有产业拿分红,经济收入有了坚实依托

  天刚蒙蒙亮,彭夏英已经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如今早已脱贫的彭夏英,向记者说起往事:“总书记来到我家,问我家里种了什么、养了什么、吃得怎么样。每次想到这些,我就很感动。这两年,黄桃产业、乡村旅游全都发展起来了,我们全村人都不会忘记总书记的恩情,不会忘记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彭夏英与丈夫张成德勤勤恳恳,却由于家里连续3次遭灾,早几年成了村里的贫困户,“第一次遭灾发生在1992年,我老公帮人拆房子被砸伤了腰,干不了重活;几年后,家里省吃俭用盖起来的房子,被雨水冲垮了;之后,我自己干活时又不幸摔伤,动了大手术。”她同样清楚地记得,几年来,市县乡三级派来的驻村扶贫干部挨家挨户摸实情、问困难,与村民一起吃、一块干,一起合计脱贫办法。

  为把农户尤其是贫困户牢牢拴在产业链、价值链上,实现长期增收致富,在充分征询群众意愿后,驻村干部利用生态优势,确定发展以茶叶、毛竹、黄桃为主的特色种植业,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经营模式。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神山村成功从外面引进了两个专业合作社,一个是黄桃合作社,种植黄桃460亩;一个是茶叶合作社,种植茶叶200亩。通过上级产业扶持资金、部门帮扶资金、社会捐助资金的方式,为全村21户贫困户每户筹集产业发展资金2.2万元,入股到黄桃合作社和茶叶合作社当中。

  “为了确保贫困户的收益,规定了入股资金的分红比例。现在,每个贫困户每年分红在5500元左右。”驻村干部、茅坪乡副乡长李燕平说,有劳动力的村民投入到种植生产中还能获得工资薪酬,参与土地流转还会有额外的租金收入。

  “在合作社打工,一天能挣120元,还能照顾家里,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平时在黄桃合作社工作的村民彭青良说,一年仅务工收入就能达到1.5万元,再加上年底分红,家里的收入有了保障。

  2016年神山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7700元,2017年达到8737元,2018年达到9600元,一年上一个台阶,成为了脱贫攻坚的样板。彭青良自豪地说:“现在全村人均年收入接近2万元,村里已经有了23辆小汽车。”

  

  神山三变:有人气有活力,村民搭上乡村旅游“快车”

  走在神山村中,只见游人如织,村民与游客热情互动,好不热闹。

  养蜜蜂、种黄桃、种茶叶、做电商、卖特产、生产竹筒酒、打糍粑……这几年,看到商机的村民纷纷回村,搭上旅游产业“快车”。家家户户发挥自身的潜能,将客家风俗与乡村旅游相融合,人人都在奔向自己的“好日子”。

  全国各地的人们慕名而来,有前来考察的红色培训学员,有想看一看脱贫村新貌的游客,有带来扶贫项目的企业家……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涌入,搅动着神山村这池“春水”,曾经凋敝的小山村活起来了。

  “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在神山村,打糍粑已成了最具特色的招牌旅游体验项目。在红军烈士后代左秀发家门口,游客们相互搭档,你一槌、我一槌,轮流砸向石臼中早已蒸熟的糯米。而在石臼的不远处,立着一张2016年总书记来他家时与村民一起打糍粑的巨幅照片,“托总书记的福,来神山的游客很多,现在村民不用出门,坐家里就有钱进,一年少说也能挣六七万元。”

  在彭夏英家,一进门处放置着餐厅用大型保鲜柜。除了加入产业合作社外,她家还办起了农家乐,一年下来农家乐收入10万元,外加土特产、股金分红等附加收入,比之前不足1万元的年收入增长了10余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毛竹 大雨 休闲
下一篇 :标题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