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奏响抗性治理与减药增效的共鸣曲


  

  

  

  

  示范观摩现场。王晓岚 摄

  ■在同一作物生态系统中,应增加化学防治药剂品种的多样性并适期施药。同时通过轮换用药、交替用药等技术充分发挥多分子靶标原理治理抗药性。

  ■在杂草最脆弱生育期进行防治,采用可替代作用机理的除草剂能有效提高防治成功率,轮作也是延缓抗性的有效措施。

  ■种子处理剂在作物萌发和生长初期用药,具有高效、经济、环保、持效期长、便于机械化作业等诸多优点,是降低使用量提高利用率的重要方式。

  近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安徽省定远县举办“2019年全国农药减量控害与抗药性监测治理技术培训班”,集中介绍了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和农药减量增效新产品、新技术。这些最新技术的集成组装,不仅能够大幅度减少农药用量,而且省工省力,更易操作推广,为促进农药减量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培训前一天,参训人员在定远县池河镇半面店村观摩了水稻病虫草害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集成示范,共有12家企业的37个药剂以及全国农技中心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共同研发的水稻全生育期轻简化施药技术、先正达“稻之道”、中化水稻解决方案、拜耳“更多水稻”、科迪华“中国好水稻”等9套水稻综合解决方案参与了试验示范,涵盖水稻种子处理、秧盘药剂处理、破口期综合施药、添加助剂减量等最新水稻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这是一次水稻农药品种大比武、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大展示、水稻综合解决方案大集成。”全国农技中心农药与药械处副处长张帅评价道。随后大家还来到明光市梁山村观摩了旱直播稻抗药性杂草治理技术示范,共有15家企业的26个除草剂产品参与试验,筛选了一批封杀组合的除草剂产品供田间生产使用。

  

  抗性治理面面观

  当前很多农民在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发现,一些惯用的农药突然变得不太管用了,即便是加大用药量也达不到理想的防效,这就是病虫草害对农药产生了抗性。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当前我国农田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发展迅速,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理,不仅会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对农药减量带来严重挑战,也会给生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埋下不小的隐患,长此以往甚至会造成“无药可用”的后果。对此,在此次培训班上,许多专家呼吁应大力推广科学用药,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治理,以延缓病虫草害抗药性的发展。

  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包括靶标不敏感、药液穿透率降低、代谢酶活性增强等原因,弄清机理后有助于找到合适的解决对策,这其中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点。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希武指出,在同一作物生态系统中,应增加化学防治药剂品种的多样性,掌握合适的施药时期从而适期施药。同时通过轮换用药、交替用药等技术充分发挥多分子靶标原理来治理抗药性。加强抗药性监测,应实时停用或淘汰不能或难于恢复靶标敏感度的农药品种,对环境友好型药剂要及早开展抗性治理措施。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刘都才强调,除草剂的抗性管理,治早、治小、综合防控都很重要。应在杂草最脆弱的生育期进行防治,采用可替代作用机理的除草剂能有效提高防治成功率。轮作也是延缓抗性的有效措施,注意作物多样性和播种日期,选择有竞争性的作物,调整播种量,增加与杂草的物理竞争。

  恶苗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是水稻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化学防治因其高效经济的特点目前仍是防控水稻病害的主要措施,但化学农药长期单一使用会带来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的风险。因此,有针对性的开展对不同地区、不同杀菌剂及施药适期对水稻病害防控效果进行评估,并对该地区水稻主要病原菌抗药性问题进行监测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杀菌剂抗性风险管控与治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西莉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抗药性产生与如何用药直接相关,过于频繁、超剂量及单独施用某些“高风险”内吸剂(甲霜灵、嘧菌酯)往往导致抗药性在较短时间内发生。因此,应科学施药,降低选择压,可延缓病原菌抗药性发生,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限制每个生长季每种高风险药剂使用次数不超过2次,中低风险内吸剂不超过4次。还应实施病害综合防控,减少用药、降低风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抗药性 除草剂 抗性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