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诸暨巧解“老大难”


  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能激活闲置农房,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又能避免出租房在管理上出现问题,同时还能让务工人员的住房水平有所提升?姚江镇开始在紫草坞村试点“红心租”。

  紫草坞村的做法是由村集体将村民闲置住房统一租赁过来,进行统一装修、统一出租、统一管理。记者看到,原来杂乱无序的出租房,采取统一经营的市场化模式后,不仅形象大有改观,设施水平也大有提升。每层配备了消防“四件套”,安装了烟感器、消火栓,并单独设立厨房、公共卫浴,还统一设置了电瓶车公共停放和充电区域。像10人以上的出租房,同时装上了人脸识别系统和指纹锁,实现信息化管理。

  吴国校跟记者算起了账:村里以每年1.2万元的价格,向村民租一幢房,改造花了11.8万元,共14个房间,平均每间每月按400元租金计算,5年可进账10多万元。5年后另签合同,村里不再向村民付房租,但收益与村民平分,户均增收1万多元不在话下。

  吴国校还说,他更在意的是“综合账”:对管理服务来说,高效了、安全了;对村民和村集体来说,增收了、安心了;对租户来说,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归属感也更强了。

  像紫草坞村是由村里进行市场化经营,另有些地方则由个人扮演“二房东”,来自江西上饶的“新店口人”黄有志就是其中之一。

  记者走进店口镇牛皋社区六村991号一幢72间的出租楼看到,入口处就是一个电瓶车公共停放充电区,还配备了摄像头、人脸识别系统、电子锁等智能设备,走进房间,厨房、卫生间、消防设施同样一应俱全。更重要的是,这幢楼实行旅店式管理,人来登记、人走注销,信息同步发给派出所专管员。

  现在,像黄有志这样的“二房东”越来越多。据了解,目前黄有志租下的楼房有3幢,共计150多个房间,每幢房子的净利润就有10多万元。

  

  产业扶贫中的市场化思维

  在许多人的理解中,扶贫是一项政治任务,就是直接给钱给物。这方面,诸暨“蓝美”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实践。

  “蓝美”董事长叫杨曙方,几年前,看中蓝莓的巨大商机,回乡创办“蓝美公司”。不仅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美1号”,无论产量还是品质都大大超过国外品种,同时还开展精深加工技术研究,构建起“全果利用”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能否让蓝莓在产业扶贫中发挥重要作用?杨曙方认为,那种直接给钱给物的做法,尽管能除却近忧,但却无法消除远虑。只有通过市场解决其产业发展问题,才有可能“一劳永逸”。

  杨曙方构建起高度市场化的产业扶贫模式:农户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帮扶资金折股量化扶贫对象、平台公司全程技术服务、蓝莓果子保证收购。

  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户种植蓝莓有可能出现的市场销售难题,让贫困户的收益有了基本保障,也盘活了帮扶资金,让帮扶资金变成了下蛋的“金凤凰”。同时,也让“蓝美”公司发展壮大找到了路径和方法。正是由于这一模式,免除了地方政府以及农户发展蓝莓产业的后顾之忧,各地纷纷伸出橄榄枝:

  “蓝美”与四川合作成立“蓝之美”,计划用3年时间,在四川40多个县建设20万亩“蓝美1号”原料基地,预计可为当地增加年收入20亿元以上,可直接解决4万-5万人长期就业,帮扶60万人脱贫增收。同时,该平台还计划配套建设10条蓝莓冻果生产线,可提供约2000个就业岗位,每年为地方财政贡献约2.5亿元税收。

  目前,“蓝美”已经与四川、贵州等8个省20多个县政府合作开展产业扶贫。四川巴中通江县的骡子坡基地,规划建设2000亩,目前已经完成800亩。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园区务工、效益分红可以获得三大收入,目前带动927户贫困农户实现人均增收1380元,全年可实现人均增收1860元。正式投产后,预计可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沼气 蓝莓 紫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