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大巴山腹地的四川省通江县,公路沿小通江河流域盘旋蜿蜒至诺水河镇天井坝村。这里,昔日的泥巴路变成了硬化路,公路两旁新居和产业相映成趣。
“扶贫不养懒汉,致富靠自己干。”红绸白字的标语在村委会前激励着村民。
易地搬迁住新居,好政策带来好风气
谈起以前的天井坝村,村党支部书记兰荣成满脸愁容。天井坝村早在1978年就开办了青龙嘴煤矿,挖煤是当时天井坝村村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中央环保督察后,青龙嘴煤矿进行了关闭复绿。诺水河镇利用关闭的矿区,种植了红叶冬桃等经济作物。
兰荣成介绍,2014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投入2000多万元在天井坝村1社选址200亩,新建64户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在聚居点周围配套产业、治理河道,并将硬化道路延伸,同时配套每户0.2亩生活用地。
住上了新房,了却了白云村1社农民赵心云多年的愁事。以前的老房子在山顶上,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早已破败不堪。“前怕崩、后怕塌。”赵心云一家6口人每天提心吊胆过着日子。
2018年7月,赵心云全家搬到了天井坝村1社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住进了129平方米的新居。“一院、四户、三个村”是天井坝村易地扶贫搬迁点的特色,“邻里之间相互照顾、相互走动、相处融洽,胜似一家人。”赵心云说。
返乡人员逐年增多,村上培养“第四职”干部
在外务工多年的碗厂沟村贫困户杨昌军去年脱贫后,选择了留在家里种植银耳。谈起返乡发展产业,杨昌军表示,村里基础设施逐渐改善,发展产业还有产业周转金、保险金等项目资金支持,“政府提供帮扶,只要踏实肯干,在家乡比务工强。”今年他将3600袋银耳菌种种植在生态林里,如果天气利好,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同时,村民帮忙干活还有150元/天的工钱,增加收入。
碗厂沟村不再外出务工而选择回乡创业的还有2社村民谭荣海。在国家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安排下,浙江省遂昌县帮扶四川省通江县建立电商学院。“在电商学院学习后,我开了一家网店,试着将通江银耳、野生木耳、土蜂蜜等特色产品通过网络销售,一年网上营业收入可达2万-3万元。”谭荣海说。
诺水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闫军介绍,在村干部的培养上,该镇加大“第四职”干部的培养。将35岁以下、懂电脑的年轻人选拔到计生专干、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等关键岗位上锻炼,为乡村振兴培养年轻的村级带头人。据统计,目前碗厂沟村、天井坝村的计生专干和妇女主任年龄均在30岁左右,为基层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精准发力培育产业,群众致富有信心
一子落,满盘活。2018年,诺水河镇决定在从小通江河流域到临江丽霞风景区的100里荒芜土地上栽植11万株红叶冬桃,打造“百里桃花谷”。“红叶冬桃具有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闫军表示。红叶冬桃开花后,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增加附近居民的旅游收入;结果儿后,还可以举办采摘等活动。盛产期预计每年人均可增收1000元以上。
2018年,通江县向各村派驻驻村工作队,主要发展脱贫致富产业。碗厂沟村第一书记王锋由中华财产保险公司派驻。王锋根据村实际情况,在村里种植了170亩青脆李、260亩枳壳,养殖了3000余只火羊,零散种植了魔芋、大黄、金银花、青花椒等经济作物。2018年,碗厂沟村整村脱贫。
村民脱贫后,将碗厂沟村制碗的千年历史文化建成了村史馆,做成了文创产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7-19/200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