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杂草难防治?试试杂草防控新技术


  这样的操作会不会很费工?强胜介绍说,通常一块田只需要三四十分钟就可以打捞完毕。多了这样一步操作,却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杂草基数,大大减轻了后期防治压力。在江苏金坛试验田,应用该技术6年间稻季地上杂草发生量减少了65%。江苏淮安试验点,2016年至今,稻田由原来的两封一补5次用药到现在仅使用一次封闭、麦田仅使用一次茎叶处理的两次用药,平均每公顷可节约成本714元,减少72%的除草费用。

  “相比传统的化学除草,可减少总经济成本30%以上,减少50%以上的除草剂施用量,提高稻麦两季作物产量,还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适宜大面积推广。”强胜说。

  

  注重早期治理事半功倍

  “1995年之前,长江流域水稻栽培方式单一,就是移栽,稻田禾本科杂草也很简单,就是稗草,基本上一亩田一包药、一次性就能搞定稻田杂草,成本也很低。”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刘都才研究员介绍说,随着栽培方式的多样化,稻田杂草种类也越来越多,抗药性迅速上升。抗药性杂草防除难、损失大,带来了用药加量、成本增加、药害多发等诸多问题。

  “杂草抗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当前除草剂应用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全国农技中心农药与药械处副处长张帅告诉记者,像五氟磺草胺以前是防除稻田杂草效果非常好的一个药剂,但由于长期、单一使用,导致现在防效大大降低,在部分田块甚至已经无效。

  杂草抗药性的上升和除草剂的不科学使用密切相关。

  前几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植保系统、行业专家开展了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双季稻区杂草考察,发现在杂草防除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除草策略不合理。稻田使用除草剂,应推广土壤封闭和茎叶处理相结合的“封杀”技术。但是有些农民抱着不见草不打药的传统习惯,几乎都忽略了前期土壤封闭除草,过分依赖后期茎叶处理。二是不能适期用药。通常在杂草低龄期施用除草剂效果最好,但个别地区农药经销商宣传“稗草增加一张叶片,五氟磺草胺用量增加20毫升”,误导农民提高用药量,错过了防治适期。三是施药技术差。喷施除草剂用水太少,常常一桶水(约15升)喷2-3亩,因喷药粗糙,导致杂草漏治多、防效差。

  提高除草剂科学用药水平,除了要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几位专家都不约而同地强调杂草早期治理尤其是封闭除草的重要性。中国水稻研究所陆永良研究员指出,封闭除草是杂草防控中重要和必要环节,是对付抗性杂草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封闭除草首选封闭。

  刘都才也表示,防除杂草最好的办法是防,不是杀。杂草早期治理是防除抗性杂草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田间杂草基数,提高整季杂草防除效果。“稗草和千金子等90%以上的稻田杂草是在水稻播种后的10天内萌发的。所以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封闭处理,80%以上的杂草都可以得到有效防除!”

  

  集成推广抗性杂草解决方案

  “长期单一依赖一种药剂最后会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杂草防除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必须采用综合防控技术。”张帅介绍说,在前期大量试验示范和技术探索的基础上,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相关专家总结出了适宜不同地区的抗性杂草解决方案,对抗性杂草防效均在95%以上,比对照药剂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等防效提高20%-60%。

  机插秧田上,东北稻区推广“两封一补”的控草模式。插前和插后分别采用噁草酮·吡嘧磺隆、苯噻·苄、丙·苄等进行封闭,补施选用氰氟草酯等进行茎叶处理;长江流域及其它稻区机插秧田采用“一封一杀”的控草模式,插前或插后采用上述封闭药剂,插后15-20天采用噁唑酰草胺、氰氟草酯等进行茎叶处理。

  旱直播稻田上,长江流域稻区采用“一封二杀三补”的控草模式,播后苗前采用丁·噁乳油、丙草胺等封闭,播后15-20天采用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等,后期选用噁唑·氰氟、噁唑酰草胺等进行茎叶处理;以旱直播为主的西北稻区,播种时用仲丁灵封闭,水稻2-3叶期采用噁唑·氰氟进行茎叶处理。

  水直播稻田上,长江流域及南方其它稻区采用“一封二杀”的控草模式,播后苗前采用丙草胺(含安全剂)·苄嘧磺隆进行土壤封闭,水稻3-4叶期采用氰氟草酯、噁唑·氰氟等进行茎叶处理;西北稻区,在水稻2-3叶期采用五氟·氰氟、噁唑·氰氟等进行茎叶处理,上水后撒施苯噻·苄、丙·苄等控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除草剂 除草 处理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