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重生
转眼又到了“七一”党的生日。单位组织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使我想起在乡镇工作的那一段难忘岁月。乡镇工作直接面向农村,老百姓的淳朴和善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乡镇,每个干部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要负责分管一个村的工作,被称为联村干部,也叫驻村干部。村情各不相同,驻村工作非常考验一个干部的能力。我曾联系过浦江县平安乡横塘村、西张村和大溪乡狮岩村、群生村,其中驻西张村时间最长。令我没想到的是,1994年,在我调离乡镇工作岗位的当天,西张村两委会干部一行,给我送来一面锦旗,上书10个大字:“实干精神好,为民办事多。”原来,这些村干部得知我要调走的消息,悄悄订做了这面锦旗。锦旗送到的当天,我刚好满24岁。这面带有泥土芬芳的锦旗,成了最好的生日礼物。老父亲非常高兴,特意找来一枚铁钉,把锦旗端端正正地挂在了老家的泥墙上。
后来,我从浦江调到金华,父母也随去了金华。10年后,我从金华调往杭州,父母便回到了浦江老家。参加工作30年来,尽管我也获得过一些奖状和荣誉证书,但锦旗却独此一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制作精良的荣誉证书、数字证书层出不穷,人们只需动动鼠标,就可打印设计精美的证书。我想,也许有一天,这种制作锦旗的工艺会走进历史。老家泥墙上的那一面锦旗早在父母去金华工作时就已取下,如今只剩下一张当年拍的照片。
说起来惭愧,我已记不清当年到底为自己所联系的村办过哪些事,估计大多是一些调解邻里纠纷、兴修农田水利之类的琐事、杂事,也就是乡镇干部日常的工作。然而,一桩桩、一件件,老百姓都记在心里,村干部更是如数家珍。25年过去,当年的村干部有的已作古,有的已80多岁高龄。当年,他们送锦旗给我,是一种朴素的情感。我心里深深知道,“实干精神好,为民办事多”,不仅仅是一种赞许,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事实上,当年的我,年轻,没啥工作经验,为民办事的能力是欠缺的,只是凭着一股子工作热情。这锦旗是一面镜子。它映照着我有生以来的每一个日子,就像老宅泥墙上的青藤,无论寒来暑往,永远郁郁葱葱。
前段时间,年近八旬的父亲身体欠安,住进了县人民医院,我前去探望,坐在病床前陪他拉家常,偶然提及在乡镇工作的那段日子。我随口说了一句:“那面锦旗应该还在吧!那是很有纪念意义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未等完全康复,父亲便要求出院。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回家之后,翻箱倒柜,到处找那面锦旗。因为多次搬家,锦旗已不知去向。为此,父亲十分焦急,一面几次三番给我的姐姐妹妹打电话,让她们帮忙想想看:锦旗到底放哪儿了?一面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他正在找锦旗。没想到我只是那么随口一说,竟然让老父亲操那么大的心!我只好安慰他:“找不到没有关系的!我当时不是拍了照片了吗?有照片也一样的。”但父亲不听我的,坚持要找。妹妹怕他楼梯爬上爬下不安全,便让妹夫上门去找。据母亲回忆,我小时候读书用的那些旧书旧本子之类,早已卖给收废品的了。但是锦旗上绣有我的名字,是绝不可能扔掉或卖掉的,只是一时间不知塞到了哪个旮旯里去了。我告诉父亲,这锦旗也没有什么文物价值,不过是一件有纪念意义的私人物品罢了。
人的一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会赢得社会的认可,获得各种各样的荣誉。但真正的荣誉,并不是挂在墙上的,而是在人们的心里。抱着一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最终你会得到你想得到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枚针”。乡政府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大学”。乡干部的工作经历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什么样的干部老百姓会打心底里欢迎?什么样的工作作风才算是真正“接地气”?老百姓心里有一杆秤。
我家的老宅是上世纪70年代的土木结构,是用黄泥一段一段夯实而成的。墙内用石灰粉刷过,墙外保留着黄土的本色,还有一些建造过程中留下的整齐划一的洞孔,麻雀们便在洞孔中筑巢,繁衍后代。老宅的墙上贴过我从小学到初中时获得的各类奖状。这些奖状剥掉以后,锦旗占据了家中客厅左侧的醒目位置。如今,锦旗已经“退役”,老宅也面临拆迁。今天,我记述锦旗的故事,并非为了自夸,而是为了铭记。乡亲们那些熟悉的脸庞、温暖的话语,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6-26/199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