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艳玲
利用“互联网+”,一场垃圾分类回收运动在四川成都邛崃市乡村悄然兴起。与全国不少农村地区探索的存积分换礼品等鼓励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模式不同,通过引入市场主体,邛崃打造了无人值守的农村“垃圾银行”这一商业项目,实现了农村14种可再生垃圾的有效回收。自2018年6月,首个无人农村“垃圾银行”在邛崃市高埂镇落地,一年来该市已经陆续建起了13个这样的农村垃圾投放站点。
无人值守“垃圾银行”具体是如何运行的呢?近日,在成都邛崃市高埂镇的新农村社区,记者跟着光明村一组的黄素萍大姐,体验了一把无人“垃圾银行”的使用。黄大姐掏出手机扫了扫门上的二维码,输入大门顶端显示的验证码,大门自动打开,她再将分类收集好的垃圾放下,领取了新的环保回收袋。“最长半个月后,就能在手机小程序中查看到垃圾回收后的收益,提现到自己的银行卡。”黄大姐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之所以可以做到无人值守,奥秘之处在于“垃圾银行”配备的环保回收袋。记者看到,每个环保回收袋上都印有一个唯一的二维码。村民打开小程序扫一扫二维码,便可以将环保袋与自己的信息绑定。每隔两周,“垃圾银行”的运营方奥北环保科技公司会将垃圾装车运转到分拣点进行称重,再送到可再生资源利用公司处理。
奥北环保科技公司项目经理高境告诉记者,分拣员在称重前只需扫一扫袋子上的二维码,便能识别出用户信息,垃圾称重数据通过蓝牙秤直接传输到小程序中,用户可以直接看到每一袋垃圾的称重情况。
黄大姐打开手机小程序,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累计投递数据:58.46元/51.93千克。“我们不用等着收荒匠上门,早上出门晚上遛弯顺带着就把垃圾投放了。”黄大姐说,自从有了“垃圾银行”,乱丢瓶罐纸屑的现象少了,社区的环境卫生明显改善了。
高埂镇事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杨焕介绍,在“垃圾银行”项目中,高埂镇主要负责协调“垃圾银行”所需的空间,企业则负责软件开发维护以及垃圾的回收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比想象中更顺利,村民参与积极性很高,一年来该站点已收集垃圾12.6吨,村民收益超万元。”杨焕说。
邛崃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乡环境治理相关负责人赵静表示,通过“互联网+”,无人值守“垃圾银行”有效提高了农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尤其适合新农村聚居点,目前全市已建成13个农村无人“垃圾银行”,接下来还将继续推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6-22/199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