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旅融合撑起“塞上江南”一片天


  稻花香里农品香——

  农旅融合助力农产品提质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调研员杨鹏岗说,在“旅游+农业”融合发展方面,宁夏重点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示范村、特色文化旅游村镇,突出一村一品,提升旅游服务功能,使新农村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大舞台。让游客到了宁夏能望见贺兰山,看见黄河水,吃上好大米,喝上葡萄酒,记住塞上江南好风光。

  宁夏平原灌区种稻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康熙皇帝过宁夏时,曾将宁夏大米钦点为筵席主食,称为“珠梗米”。青铜峡市叶盛镇是“贡米之乡”,近年来该镇地三村依托黄河、农耕、贡米等文化资源,以万亩富硒有机水稻规模化种植为产业根基,着力打造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项目。村党支部书记包永社告诉记者,村里通过稻鸭共生、稻蟹共生、鱼蟹共生等生态种养模式,提高有机水稻的种植产量和品质。村里正在建设稻作文化传承发扬、农事休闲体验、科普教育游学、田园观光娱乐于一体的稻文化主题农业公园。

  沙坡头区强化乡村旅游产品供给,打造了以南北长滩古村落为代表的黄河农耕乡村记忆旅游带,以童家园子为代表的大漠丝路乡村休闲体验之路,以硒砂瓜、富硒苹果、有机枸杞为主的特色农业休闲聚集区,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游客需求。

  目前,宁夏重点围绕葡萄酒、枸杞深加工、羊绒制品等特色产品,研发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宁夏礼物”,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助推宁夏“枸杞之乡、滩羊之乡、甘草之乡、硒砂瓜之乡、马铃薯之乡”品牌做大做强。

  沙漠建起致富桥——

  点沙成金农旅发展新路径

  中卫市沙坡头区是宁夏最年轻的市辖区。“沙坡头拥有世界垄断性、稀缺性资源,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于一体。”沙坡头区区长郭爱迪说,上世纪50年代这里的人们创造的“麦草方格”五带一体治沙经验,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称号,让这里闻名全国,走向世界,惠及全球。

  近年来,宁夏落实生态立区战略部署,推进绿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推动贺兰山、六盘山、罗山、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区建设,保护开发沙湖、沙坡头、哈巴湖等生态修复旅游产品,完善森林旅游基础设施,推出一批集休憩、疗养、教育等功能的森林体验、养生基地。

  “沙坡头区把‘麦草方格’治沙成果充分融入旅游产业发展,开发建设了沙坡头、腾格里金沙岛、金沙海等一批融历史文化内涵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特色A级景区。”沙坡头区副区长尹鹏睿说,沙坡头区开发了沙海冲浪、沙漠乘驼、沙漠徒步、沙漠宿营等30多种旅游体验项目,推出了休闲度假、婚纱摄影、亲子活动、研学教育、沙雕沙画等旅游商品,初步形成了一个沙漠文化旅游产业链,走出了一条沙漠边缘城市治沙用沙、点沙成金的旅游发展新路径。旅游业连续三年实现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两位数增长,2018年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25.3%。

  鸣沙村是一个移民村,为了帮助村里强产业促增收,该村引入宁夏旅游产业集团新建了集手工作坊、商业街区、休闲客栈于一体的特色村寨项目,通过“资产集体所有、企业引导孵化、农户参与收益”的运作模式发展集田园观光、林下采摘、民俗体验、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现代农业休闲游,既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又引导带动群众发展乡村旅游。村委会主任罗进宝告诉记者,运营以来,年均接待游客3万人次左右,实现营业收入497万元,18名建档立卡留守妇女实现稳定就业。同时采取“订单式”模式举办清真烹饪、餐饮、礼仪、电焊工等技能培训,先后培训转移就业200余人次,达到了一户一业、一人一技,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宁夏全域旅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农旅融合展现勃勃生机,产生强劲的发展动力,发生前所未有的发展变化。”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明霞说,当地把宁夏当做“一个景区”规划建设,通过资源整合、业态重构、产业融合、管理创新、服务配套,实现泛旅游产业聚集,释放旅游业综合带动效应。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葡萄 休闲 枸杞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