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畜禽水产品快检,何日能成“餐桌卫士”


畜禽水产品快检,何日能成“餐桌卫士”    农村新报讯 活蹦乱跳的水产品,新鲜的肉类产品,作为日常生活所需,是人们菜篮子里的“常客”。然而,这些畜禽水产品的食品安全,却存在有待强化的安全“短板”。

    快检出现“漏网之鱼”

    “鲫鱼倒是活蹦乱跳的,不知道有没有孔雀石绿残留?”张女士近日在天门某农贸市场买了两条鲫鱼,但她有点不放心。
    在农贸市场快检室,快检员告诉她,由于水产部门的监管人员不在,无法给她准确结果。
    “我们每天要进行十几个品种的蔬菜农残检测,但是目前针对畜禽水产的快检还较少。”天门官路社区附近某菜场快检员曾威坦言。
    汉阳某农贸市场的快检员陈鸣告诉记者,她们平时检测以果蔬为主,畜禽水产的快检数量极少。“如果要知道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就需要跟农业等部门的检测机构联系,畜禽水产品来回流转检测,将会耗费大量时间。”陈鸣说。

    呼唤监管力度加强

    “检测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监管手段和依据。检测的脱节,让水产品的监管缺乏有效依据。”武昌某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告诉记者,除了快检,在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和兽药残留的判定、流通查验制度完善和违规使用违规药物监管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
    “按照省食药监局的统一部署,我们每周完成十个批次的农产品检测,且半个月之后才能出结果。但农贸市场内品种繁多,出货量大,仅水产品就包括淡水、海水等几百个品种。仅靠单个部门来监测把关,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天门市竟陵区的监管人员周华彬说。
    监管环节,还有诸多技术难题有待解决。“比如兽药有几百种,哪些品种可用,哪些不可用。没有农业部门的专业机构衔接,我们很难进行准确监管。”周华彬介绍。
    武昌某大型超市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食品安全监管应贯穿于畜禽水产品生产流通全流程,若各个监管部门不能依据统一的标准,打通监管链条,隐患就会层层累积,给营销链条末端带来食品安全风险。

    守住“最后一道防线”

    “农贸市场是食品产销的末端,是从农田到餐桌的最后一道防线。相关监管部门只有强化‘守土有责’的意识,强化分工协作才能收到积极效果。”省食安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菜篮子里的监管链条正在逐步收紧。近日,省食品药品安全办、省农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通信管理局五部门联合印发湖北省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这次专项整治,将各部门的职责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如农业部门负责开展兽用抗菌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整治行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开展市场经营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卫生计生部门在发现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风险隐患时,要及时通报相关监管部门;通信管理部门负责配合相关部门处置发布假劣兽药信息、销售假劣兽药的违法违规网站。
    “这只是治理工作的第一步。我们力求在集中整治、全面净化农贸市场的基础上,构建起农产品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形成各部门的无缝衔接,将监管向源头延伸。”该负责人说。 
    (记者陈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产品 检测 残留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