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江夏六旬老人的“薯尖”情怀


江夏六旬老人的“薯尖”情怀    农村新报讯 农村新报讯(通讯员 陈思)江夏法泗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蔬菜迷”,四年前从风光的建筑行业回归农村。经过两年培育、一年试种,将当地的薯尖产业做成规模。他本人也成为武汉江夏区星火科技带头人、法泗红星村有名的种养大户。
    日前,沿着金水河,我们来到了廖西南的蔬菜种植基地。新鲜采摘的薯尖正在装箱上车,随后被销往武汉关山、武泰闸等大型农贸市场。
    “十年种菜的经历让我成为一个十足的‘蔬菜迷’,在建筑行业混了许多年,现在老了,还是要回归老本行!”今年已满60岁的廖西南这样总结自己的经历。
    2013年,通过对武汉蔬菜市场行情走访调查,最终,廖西南把眼光落在薯尖上。多年蔬菜的种植经验和市场判断,让他信心十足。
    “认准了就好好做,开始扩大规模。”廖西南所在的法泗红星村,地势低洼,土地肥沃,有蔬菜种植优势。
    从外地选种,到亲自培育两年种苗,再到开拓一亩地试种,摸清薯尖的生长习性,廖西南足足用了三年。
    试种成功后,廖西南陆续流转村里百余亩旱地种植薯尖。同时,带动更多农户加入,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传授销售经验。
    “目前蔬菜市场的需求很大,而红星村的土质黑土、松软带泥,毗邻金水河,水源充足,种植薯尖的条件得天独厚;蔬菜可以循环采摘,收益比粮食高很多。”廖西南站在田头,眺望着大棚介绍道。
    如今,廖西南牵头成立了星桂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眼下,合作社生意销售红火,一天能销售100来件,近1000多斤薯尖,除此还带动全村闲置劳动力,让蔬菜种植成为村支柱产业。
    “我们一共有三块种植基地,共搭建50多个大棚,一个棚可采50~60斤薯尖。每天早上五点半、十一点半组织人员采摘,一天需要雇佣20余人。采摘人员都是本村村民,有些是土地流转给廖西南后在此做工,有些是村里的贫困户,长期采摘的人员一年可以增加近2万元的收入。”大棚里的采摘工人介绍说。 (通讯员陈思)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大棚 土地 总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