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生物肥料产业渐入佳境


生物肥料产业渐入佳境    农村新报讯 记者彭翠楠通讯员郝春阳

    在刚刚闭幕的第四届生物肥料产业发展论坛上,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梁运祥分析了我国土壤现状:因生态环境恶劣或土壤肥力低下而难于农林牧利用的土壤占总面积四分之一,水土流失、土壤沙化、酸化和盐渍化等现象大多在继续扩展。这种状况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成本,限制了其它农业生产措施发挥应有效益,造成了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低而不稳,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也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这种状态必须改变!“农业部提出了到2020年农药、化肥零增长的目标。为了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必须由生物肥料来补位。”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这样说。

    滥施化肥土壤染病

    梁教授用一组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土壤病状:“实验室观测得知,土壤物质循环速度降低,这是得了‘心脏病’,代谢能力下降——‘肝病’,土壤营养流失严重——‘肾病’,土壤盐分超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土壤重金属污染—‘中毒’。”
    病从何来?一组数据解开答案。中国农业大学李季教授说:“建国以来,有机肥用量逐年减少,化肥用量逐年增加,1980是个节点,用量各占50%,此后有机肥下滑至20%以下,化肥上升至80%以上。”
    专家揭示这背后的成因:“长期偏施、单施、过量施用化肥,导致耕地土壤酸化,形成‘酸化→作物吸收养分能力下降→多施化肥→酸化’的恶性循环。”大量施用无机化肥,导致化肥中的杂质、有害重金属在土壤中越积越多,耕地就会生病。

    生物肥料成治病良药

    土壤质量亟待改善。高祥照说:“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土壤圈、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共同作用的空间,土壤生病,整个生态都会‘感染’。”
    而营养向作物供应是以土壤作为媒介的,土壤作为肥料仓库,其中的微生物则充当肥料搬运工。“搬运工”多而勤,肥料利用率就高。
    如何增加“搬运工”?梁教授提出了三条处方:“增大微生物基础数量、维持微生物基本代谢活性,这两条需要向土壤补充大量有机质,同时还要优化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这就需要添加有益微生物菌剂。”
    有机生物肥料就成了一种极为重要的有效生态营养系统,它可为植物提供氮、磷、钾等营养和一些有用的化合物,可以活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并为作物和其他生物的持续发展起到原动力的作用。
    我国各级科研院所已储备了强大的微生物菌群资源,仅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就累积了2700多个有效菌株的种质资源库,已经构建起了病害生防菌株的筛选体系。

    生物肥料将成地力保护神

    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生物肥料渐入佳境。
    现行的生物肥料来源主要有:绿色植物再循环,如紫云英、油菜等绿肥还田,副产品再循环,如饼肥、秸秆等还田,废弃物再循环,如厩肥、沼液等。
    具有更广阔市场空间的是利用有机肥二次发酵技术,生产功能性生物有机肥。这些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肥,能抗重茬、克服连作障碍、抗土传病害、特定抗逆性。
    据梁教授团队2014年4月在山东临颍的小麦地里所做的试验表明:亩投入20元微生物菌剂增产100斤以上的小麦,亩使用量2-5克/次壳寡糖,一般灾害不减产,正常条件下作物可增产5%-20%而收购价400元1吨的虾壳,若加工成壳寡糖就变成了每吨50万元,企业有效益,农民有收益。
    这效果不是特例。据李季教授的调查表明:北方旱区,0.1%的有机质相当于0.6吨/公顷的粮食生产地力,而南方稻区,0.1%的有机质相当于0.8吨/公顷的粮食生产地力。平均看,土壤有机质提高0.1%,粮食产量的稳产性提高10%~20%。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生物肥料 小麦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